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和气散

目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气散

香附子(.去毛)、陈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芦)、青皮(去白)、甘草茴香)、苍术(米泔浸),各一两。桔梗(去芦)三两。

炮制:上件捣为细末。

功能治:治不和,中气滞,宿留饮,停积不消,腹胀满,呕吐酸水泄泻,脏腑不调,饮食减少。

应男子、女人一切疾,并宜服之。

常服温,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或盐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

《医学入门》卷六:和气散

木香香附、厚朴、人参陈皮藿香甘草等分

功能治:小儿吐泻,不乳,多啼。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服。

摘录:《医入门》卷六

《叶氏女科》卷二:和气散

藿香1钱,陈皮1钱,白术(蜜)1钱,砂仁()1钱,黄芩1钱,桔梗1钱,益智仁1钱,厚朴(姜制)1钱半,壳(麸)1钱半,甘草)8分,苏8分,小茴7分。

功能治:妊娠二月,妊妇劳力,触伤胎,致胎不安。

用法用量:加灯10,水,空服。若惯堕胎者,宜每月服2,保过5月而止。

摘录:《氏女科》卷二

《女科秘要》卷二:和气散

陈皮8分,桔梗8分,厚朴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苍术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功能治:胎前胎不和,恶阻吐逆,不思饮食,中作痛。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治上症,去丁香木香。一帖可愈。

摘录:《女科秘要》卷二

《得效》卷五:和气散

五积麻黄过)。

功能治:宿冷,切痛,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泄泻白色不止,或肝经,面色青惨,而泄利。

用法用量:加生姜3、盐1个、红枣2个,水服。

摘录:《得效》卷五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和气散

香附子(,去毛)1两,陈皮(去白)1两,肉桂(去粗皮)1两,良姜(去芦)1两,青皮(去白)1两,甘草(爁)1两,茴香)1两,苍术(米泔浸)1两,桔梗(去芦)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治:温,进饮食。不和,中脘气滞,宿留饮,停积不消,腹胀满,呕吐酸水泄泻,脏腑不调,饮食减少;一切疾。疼。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或盐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局》卷三(吴直阁增诸家

《续本事》卷三:和气散

甘草)半两,白及1两,皮1两,藿香半两,山蜈蚣1两,白芷1两,红消半两,木香半两,山慈姑1两。

制法:上干为末。

功能治:降一切疾。脚,虚上攻,胸不快.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大钱,空盐汤点服。

摘录:《续本事》卷三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吉氏家传》:和气散

:厚朴(姜制)半两,人参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茴香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小儿面青黄,手足逆冷,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水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吉氏家传》

《医学纲目》卷十八引刘涓子方:和气散

:和

苍术4两(米泔浸3日,洗净晒干,再以米令香黄色),甘草)1两,青(去瓤)1两,良姜()半两,肉桂半两,干姜)半两,陈粟半升。

制法:上为末。

功能治:发背脓溃后气虚脾脏滑泄,四肢逆冷。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用茴香末半钱相和,温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医》卷十八刘涓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和气平胃散

下一篇 和气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