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和中丸

目录

《丹溪心法》卷二:和中丸

白术72克 厚朴60克 陈皮48克 半夏)30克 槟榔15克 实15克 甘草12克 木香6克

制法:上药用生姜自然汁浸蒸饼

功能治:治下痢,泄泻气滞湿阻者。

用法用量:每服30,温水送下,空服。

摘录:《法》卷二

《医学心悟》卷三:和中丸

白术(陈土)120克 扁豆)90克 茯苓45克 实(面)60克 陈皮90克 神曲黑)麦山楂香附(姜汁)各60克 砂仁45克 半夏(姜汁)30克 丹参)60克 五谷虫拌,黄色)90克

制法:荷叶1水迭为

功能治:治鼓胀积。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下午水送服6克。

盛,加干姜、吴萸、肉桂;若湿热盛,加黄连连翘;若大便结,先用三黄下之,随用本渐磨之;若兼瘀血,加厚朴、赤芍;若脾气虚弱,用君子汤吞服此,或以补中益汤送下。

摘录:《医悟》卷三

《幼科直言》卷四:和中丸

:厚朴1两(),白芍1两(),苍术1两(土),广木香3钱,陈皮1两,砂仁3钱(去壳),青皮5钱,真神曲1两(),甘草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小儿食伤,有似之症,腹痛呕吐泄泻,或吐虫食,或受冷冷物。

用法用量:每服1,淡姜汤化下。

摘录:《幼科直言》卷四

《普济方》卷二十五引《十便良方》:和中丸

:良姜4两,乌梅肉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苍术1两,干姜半两,神曲半两,小麦蘖半两,茴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不和,积聚,饮食减少,肢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粒,以米汤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卷二十五《十便良

《青囊秘传》:和中丸

:台白术2两,云茯苓2两,生甘草5钱,奎白芍2两,制首乌2两,银柴胡2两,知母2两,山药2两,皮2两,使君子2两,生香附2两,木香1两5钱,川朴2两,陈广皮2两,油青皮2两,南楂肉2两,花粉2两,实2两,莱菔子2两,缩砂仁1两5钱,淡黄芩4两,柴胡4两5钱,木通2两,车前子2两,台乌药2两,泽泻2两。

制法:上药各,共为细末,用瓷瓶收贮,每于用时即将饴糖打糊为,如弹子大。

功能治:和中理气消痰湿

用法用量:老年及小儿服1,多则2,饭后服。

夏月,加香薷2两、六一2两。

摘录:《青囊秘传》

《摄生众妙方》卷五:和中丸

:鸡腿白术(去芦)4两,山楂2两,白芍药()1两,黄连(姜汁)5钱,陈皮(淡盐汤干)1两,山药2两,香附子5钱。

制法:上为细末,神曲打糊为

功能治:胃病

用法用量:饭后白滚水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卷五

《御药院方》卷三:和中丸

藿香1两,人参1两,陈皮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白术2两,白茯苓(去皮)2两,半夏2两(汤洗,生姜汁浸),巴豆2钱半(与陈皮焦,不用巴豆)。

制法:上为细末,水面糊和,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和中顺,升降阴阳消痰止呕,长退困,美进饮食。怯弱,阴阳不和,三焦涩,闷,呕逆甚,头不清,困倦少力,饮食减少,体瘦瘁,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卷三

《脾胃论》卷下:和中丸

人参1钱,干生姜1钱,橘红1钱,干木瓜2钱,炙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蒸饼,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益健脾,补进食,理气消痰。去湿滞,厚肠,调和,补益中气脾虚弱,纳少脘痞干呕吞酸,或肿满。服胃虚弱。久病虚弱,厌厌不能食。鼓肿满初起,或因郁而成者。积,胃病纳少化迟。

用法用量:《医六要》有白术

各家论述:《论注释》:人参,又用橘红,则补而不滞,利而不耗;重用炙甘草配干生姜,辛甘阳药有温助运的功用;配木瓜酸以敛阴,有养生津的效力。蒸饼,有养消食化滞的作用。

摘录:《论》卷下

《东垣试效方》卷一:和中丸

干姜2钱,干生木瓜3钱,炙甘草2钱,陈皮4钱,人参2钱,白术3钱,益智仁2钱。

制法:上为末,用汤浸炊饼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补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30-50,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东垣试效》卷一

《痘疹一贯》卷六:和中丸

青皮3两,苍术2两5钱(米泔水),山楂(净肉)2两,实2两(麸),香附米2两(),陈皮2两,神曲2两(),厚朴2两(姜),甘草4两(生)。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

功能治:胃虚弱,饮食停滞,胸饱闷。

用法用量:大人2钱重1,小人1钱或5分重1生姜汤化下;汤化下;常服滚白水化服。

摘录:《痘疹一贯》卷六

《宣明论》卷四:和中丸

:牵牛1两,官桂1分,大黄半两,红皮半两,黄芩半两,茴香半两,木香1分,滑石2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和,如小豆大。

功能治:宽美食,消痰止逆。一切壅,干,不利,胸胁痞满腹痛闷,小便赤涩,大便结滞,拂郁,头昏眩,筋拘急,肢体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20生姜汤送下,温水亦得,1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和中丸

附子裂,去皮脐)1两,干姜)3两,甘草)1两,木香1两,茴香子()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半两,沉香半两(),藿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炊饼和,如樱桃大。

功能治:宽中脘。冷热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1,白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片玉心书》卷四:和中丸

黄连)5钱半,陈皮5钱半,泽泻2钱,车前子2钱,白茯苓2钱,山药2钱,白术2钱,木香2钱,石莲肉2钱,肉豆蔻(面包,)2钱,干姜)2钱,人参2钱。

制法:共为末,

功能治:小儿赤白痢

用法用量:陈米饮送下。

肛者,升麻汤送下。

摘录:《书》卷四

《慎斋遗书》卷五:和中丸

:广皮4两,白术3两,肉桂3钱,薏苡仁2两,川椒3钱,泽泻1两,白茯苓2两,砂仁2两,车前子1两,炮姜5钱。

制法:水泛为

功能治:和中。

摘录:《慎斋遗书》卷五

《普济方》卷一六八:和中丸

木香1两,沉香1两,豆蔻1两,砂仁1两,槟榔1两,实(去瓤)1两,蓬术(去皮)1两,当归浸)1两,木通(去皮)1两,黄芩(去腐)1两,黄连1两,大黄4两,郁李仁(去皮)1两,猪牙皂角半两。

制法:上为末,滴水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治脾气,益水,消肠积滞,调三焦痞满,润大便,清小便,进美饮食。闷痛,筋拘急,肢体闷倦。

用法用量:每服1,食后清送下。

摘录:《普济》卷一六八

《杏苑》卷六:和中丸

白术5钱,白芍药3钱,缩砂仁3钱,半夏3钱,桃仁2钱,黄连2钱,神曲2钱,橘皮2钱,当归3钱,僵蚕1钱,人参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末,蒸饼糊为,如梧桐子大。

功能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50,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杏苑》卷六

《玉案》卷三:和中丸

苍术(米泔浸,)4两,橘红(姜汁拌,晒)4两,黄芩4两(),半夏(姜矾制)3两,香附3两()。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

功能治:湿痰症。

用法用量:每服3钱,空白滚汤送下。

摘录:《案》卷三

《玉案》卷六:和中丸

陈皮1两5钱,厚朴1两5钱,壳1两5钱,麦1两5钱,山楂肉1两5钱,白茯苓1两,白术1两,神曲3两。

制法:上为末,神曲打糊为

功能治:小儿痘后,伤食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滚白汤送下。

摘录:《案》卷六

《少林寺伤科秘方》:和中丸

当归洗)1两,桃仁(去皮)1两,香附(童便)1两,莪术)5钱,三棱)5钱,赤芍药5钱,沉香末5钱,槟榔5钱,降香末5钱,乳香5钱,没药5钱,甘草5钱,麝香浸化)5钱,木香4钱,地鳖虫4钱,乌药2钱,壳2钱,延胡索6钱,苏木6钱,姜黄6钱,鳖甲8分,牡丹皮8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朱砂为衣。

功能治:损伤后瘀血壅滞不,肿痛青紫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送下。

摘录:《少林寺伤科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呼脓长肉膏

下一篇 和中健脾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