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叶汤
《金匮要略》卷中:柏叶汤
《寿世保元》卷四:柏叶汤
《普济方》卷一八八引《指南方》:柏叶汤
《普济方》卷二一五引《十便良方》:柏叶汤
《金匮》卷中:柏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五二:柏叶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一:柏叶汤
处方:柏叶(炙干)2两,当归(切,焙)1两半,禹余粮(烧,醋淬7次)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薤白2寸,细切,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卫生宝鉴》卷九:柏叶汤
《回春》卷四:柏叶汤
《医方简义》卷三:柏叶汤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柏叶汤
处方:柏叶(去梗,焙)1两,甘草(炙,锉)1两,阿胶(炒燥)1两,黄芩(去黑心,锉)1两,竹茹(切)1两,生干地黄(切)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汉·《金匮要略》:柏叶汤
用法:水煎服。原书尚有马通汁,现已不用。
溃疡性出血:柏叶汤与泻心汤对脾胃虚寒胃出血模型的止血及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泻心汤、柏叶汤均可使脾胃虚寒胃出血模型凝血时间、胃溃疡指数、胃黏膜损伤深度等方面少于模型对照组,而血小板计数多于模型对照组,且泻心汤组血小板计数多于柏叶汤组。提示泻心汤、柏叶汤对脾胃虚寒胃出血均有止血作用,且对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第3期)
方解:柏叶汤中用君药侧柏叶苦寒清降,凉血止血,配以干姜、艾叶温经止血、温阳散寒,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咯血、吐血等症。临床应用以出血不止,伴面色萎黄、舌淡、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临床如见神疲乏力、气短等气虚证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头晕目花、面色苍白等血虚证者,加当归、白芍、阿胶;呕血、咯血、便血剧烈者,加三七、阿胶、仙鹤草、旱莲草。凡阴虚内热、实火血热所引起的呕血、咯血、便血等出血证,不宜应用。本方药味较少,在应用时可根据各部位出血及其不同的辨证属性适当配合相应药物,以提高疗效。
柏叶汤方原为医圣张仲景为虚寒吐血而设,属温中止血方。临床尚见有名中医蒲辅周等用本方以童便易马通汁治疗胃溃疡吐血不止的个案报道。临床也见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所引起的咯血、溃疡病、肝硬化等引起的呕血,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等引起的便血,以及痔疮出血,妇女月经过多,柏叶汤煎洗治疗脚癣感染等病症。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柏叶汤具有促进凝血、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血小板计数、抑制胃溃疡出血的作用,并能增加脾胃虚寒胃出血模型血清NE及多巴胺(DA)含量上升,可提高此模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
方歌:(一)柏叶汤为吐血方,马通艾叶与干姜,中焦虚寒血失统,寓寒于温效力彰。
(二)仲景留传柏叶汤,艾叶童便与干姜,吐血不止因中寒,温经止血效力强。
摘录:汉·《金匮要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