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钩藤散

目录

方出《经效产宝》卷上,名见《圣惠》卷七十七:钩藤散

钩藤

钩藤2两,茯神2两,人参2两,当归2两,桔梗3两,寄生1两。

功能治:妊娠子痫及产后发痉。妊娠8-9个月,胎动不安,或因用力劳乏,腹痛,面清,冷汗出,息欲绝。孕妇手少阴,足厥阴血虚风热,发为子痫。产后发痉,口噤强。

用法用量:钩藤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烦热,加石膏2两半;临产月,加桂1两。

注意:忌猪肉菘菜

各家论述:《医集解》:此足厥阴药也。钩藤之甘以除心热柴胡桔梗之辛凉,黄芩栀子之苦,以平少阳厥阴风热风热去则瘈疭止矣;人参茯神以益而宁当归寄生以养而安胎也。

摘录:出《效产宝》卷上,见《圣惠》卷七十七

《圣惠》卷八十二:钩藤散

钩藤1分,龙胆1分(去芦头),犀角屑1分,茯神1分,黄芩1分,甘草1分(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惊啼壮热心烦不得稳睡。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频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蝉壳(微)、马消、黄连(去须)、甘草微赤,锉)、川大黄(锉碎,微)、天竹黄(细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子芩1分,蚱蝉3枚(微),犀角屑1分,甘草半两(微赤,锉),川升麻半两,石膏半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壮热发痫,或时时四肢抽掣,多吐白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入竹沥牛黄末1,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半两,犀角屑1分,牛黄1分(研细),虎睛1对(微),防风1分(去芦头),栀子仁半两,石膏半两(研细,水飞过),蚱蝉1枚(微),独活1分,人参1分(去芦头)。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4-5岁,忽患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中盏,至5分,去滓,分为2服,如人2-3里进1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八十二:钩藤散

钓藤汤

钩藤半两,川升麻半两,蜣螂2枚(去翅足,微),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细

功能治:小儿新生,发噤撮

用法用量:钓藤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七)。本,《普济作“”。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3分,蚱蝉2枚(微,去翅足),人参半两(去芦头),子芩半两,牛黄半两(研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热痫,时时戴眼、吐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加牛黄1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八十二:钩藤散

钩藤1分,犀角屑半两,茯苓半两,天竹黄1分(细研),龙胆半两(去芦头),川大黄2分(锉碎,微),皮1分,川芒消半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壮热惊悸,大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圣济总录》有茯神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3分,白茯苓3分,黄芩3分,川升麻3分,白鲜皮3分,龙齿1两,玄参1两,石膏1两,水石2两。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忽得惊痫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加竹沥,搅令匀,重1-2沸,分温2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半两,龙齿1两,石膏3分,栀子仁1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麦门冬3分(去)。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惊痫,仰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六:钩藤散

钩藤玄参升麻黄芩茯苓、苦梗、甘草、山栀子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如皂角子大。

功能治:风热喉痹

用法用量:本,据剂型,当作“钩藤”。

摘录:《普济》卷三六六

《普济方》卷三八五:钩藤散

连翘1两,瞿麦1两,车前子1两,牛蒡子1两,赤芍药1两,滑石1两,栀子半两,木通半两,当归半两,防风半两,荆芥半两,黄芩半两,柴胡2两,甘草2两,蝉壳2钱半。

功能治:小儿风热惊悸,大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上(父)咀。加灯服。

摘录:《普济》卷三八五

《审视瑶函》卷五:钩藤散

钩藤陈皮、麦门冬、石膏、家菊花人参、明天麻防风、白茯苓鹿茸、制半夏甘草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恣头风痰火之人阴虚少,虚火上旋,视定反动。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白水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钩藤散

:生地5两,川贝2两(去),池菊3两(去蒂),薄荷1两半,茯神1两半(去木),羚羊角1两半,甘草1两半,金斛3两,钩藤5两。

制法:上为

功能治:妊娠亏木旺,肝热,眩晕卒仆,胎孕不安,数急。

用法用量:水5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生地滋阴壮水以护胎;羚羊角解热清以定眩;池菊解郁热,兼益金水;石斛退虚热,兼荣薄荷热清头;甘草缓中泻;川贝清心解热;茯神湿钩藤舒筋,以熄也。为,使热退而水得滋,则水润水荣,而眩晕自退,胎无不安,何卒仆之不省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圣惠》卷八十五:钩藤散

钩藤1分,蚱蝉2枚(微,去翅足),川升麻半两,子芩半两,麦门冬半两(去),蛇蜕皮5(烧灰),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石膏2两,甘草半两(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

功能治:小儿盛,滞,壮热发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至5分,去滓,入竹沥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宋·《普济本事方》:钩藤散

组成:钩藤陈皮半夏(汤浸洗七遍,薄切,干)、麦门冬(略用水,去)、去皮茯苓、去木茯神、去芦人参、去梗甘菊、去钗防风各半两(各15克),炙甘草一分(3克)、生石膏一两(30克)。

用法:上为。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至五分,去滓,入竹沥,更一两沸,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熄风,清热化痰,益养阴,降逆止呕。

治:肝厥头晕湿中阻,肝阳上亢,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烦躁目赤失眠健忘舌苔薄黄或白,弦或数。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压病、管性头痛、缺性中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症。

1.原发性压:采用钩藤为基本加味治疗缓进型原发性压Ⅰ期、Ⅱ期患者60例,每日1,水500毫升,分2次温服,7日为1个疗程。疗效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压联盟制定的《压治疗指南》。结果:60例中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基层医论坛》2011年第8期)

2.管性头痛管性头痛44例,采用钩藤随症加减治疗,每日1早晚2次分服。疗效标准:服药后头痛完全消失、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流图正常,或服药后头痛虽止、但1年偶有复发者为有效;服药后头痛程度无改善,流图无改变者为无效。结果:痊愈2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国医论坛》1993年第5期)

解:钩藤菊花防风清热平,媳止痉;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生姜化痰,降逆止呕;生石膏人参麦冬清热养阴、生津。全共奏熄风,清热化痰,益养阴,降逆止哎之功。临床上可用于因扰,动而致头晕、中失眠癫痫、麻木、惊等病症。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报道表明钩藤具有调压、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抗氧化、改善局部流量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缺性中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等病症;有日本者报道钩藤日本已被作为治疗老年痴呆慢性头痛动脉硬化等病症的常用汉

歌:钩藤自本事钩藤陈皮半夏麦冬茯苓甘菊参,草生膏茯神

摘录:宋·《普济本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钩藤子芩汤

下一篇 钩藤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