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方剂百科   
[0]

甘露饮子

目录

《阎氏小儿方论》:甘露饮子

饮、大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去)、枇杷叶(去毛)、黄芩(去)、石斛(去苗)、壳(麸,去瓤)、甘草(锉,)、山茵陈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治:清热利湿,润滋阴清热,行气湿之热上冲,牙龈咽喉肿痛,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脘疼痛;又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疸病,肢体微肿,胸满气短,小便黄涩;或时身热,温热病,咳嗽消渴肝郁头痛,衄痛经

临床应用:1.疮:本加减治疗疮31例,方药为: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0g、茵陈9g、枇杷叶9g、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水分3次服完,小儿量酌减。除婴儿外,重症者可用柳花加减含漱青黛10g、冰片9g、黄柏15g、甘草15g。每日1)。典型病例:肖某,女,69岁。生疮,灼热疼痛,屡治不愈5年余,且伴口苦干,头晕头痛。体温39℃,干涩,吞疼痛,纳少,溲黄便结。口腔缘两边有黄白色溃疡点16个,两侧扁体呈Ⅱ度肿大,咽喉部充舌质红,苔薄黄,弦数。给予饮加减(地黄15g、熟地黄12g、天门冬12g、麦门冬15g、黄芩15g、茵陈9g、枇杷叶9g、壳6g、石斛10g、黄连6g、桔梗6g、甘草9g)。每日1水分3次服。另用柳花加减含漱。连用2日后,口腔溃疡点由原来16个减少至8个,色变浅,面积也明显缩小,诸恙亦愈。上加生黄耆15g,继用5后治愈。追访1年未见复发。

2.脘痛:李某某,男,31岁。上部于饭后隐隐的痛反复发作3年余,症见纳差口干多饮,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弦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阴不足,虚热扰。用饮去茵陈、枇杷叶,加入金铃子9g,延胡索9g,青木香9g,乌梅6g。连服7腹痛消失,食饮好转。后又减理气止痛之品,加入太子参18g,山药12g,金9g,连服30余症状消失。

3.阴虚盗汗:魏某某,女,4岁,患儿睡后汗出不止2年,尤以夏天为甚。平素体弱,口干喜饮,纳差,大便干结,小便短急,五心烦热。用多法治疗无效。舌红,无苔,细数。X线胸透,部正常。辨证阴虚扰,液不敛。用饮去茵陈、枇杷叶,余各味减量三分之一,再加太子参12g,五味子6g,小麦6g。服3后好转。后又在此基础上减味,并先后用白芍6g,山药9g,生牡蛎12g,连服10余盗汗消失,手足烦热好转,5年未复发。

4.温热病:褚某某,男,35岁。因受凉后发烧5天,体温达39.5℃,微恶风寒,伴有头痛咳嗽少黄稠,干,喜冷饮,3天无大便,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中间微黄,滑数,X线胸透,为左侧气管炎,辨证外感风热传阳明。用饮去茵陈,壳,加石膏30g,大黄9g(后下),银9g,连翘9g,日服2,每日4次。2天后体温下降,大便通畅,头痛减轻,但仍有咳嗽,低烧,周身酸痛,去上加味之药麻杏石甘汤及蔓荆子。日服1,每日2次,连服5症状消失。

用法用量:饮[《局》卷六(绍兴续添)]、大饮(《咽喉验秘传》)。

注意:素体阳虚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膝酸楚,溲清。嫩有齿痕,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虚火上炎之,不宜用此

各家论述:1.《医集解》:此足阳明少阴药也。烦热多属于虚,二地、二冬、甘草、石斛之甘,治虚热,泻而兼补也;茵陈、黄芩之苦,折热而去湿热上为患,故又以壳、枇杷叶抑而降之也。

2.《医林纂要》:熟地黄以滋养水;生地黄能升水以上交于麦冬以清天冬能滋金以下生水;石斛甘微咸,得水石清虚之,故能补,清金保,去中之湿热而布膻中之清化;茵陈去中沉郁之湿热黄芩逆;壳破郁积,且能敛阴枇杷叶酸能补敛阴,宁,苦能泄逆,泻清金;甘草补中而亦能去热。热盛则水涸,二地以滋之;热盛则金流,二冬以保之;清用黄芩枇杷叶;去湿用茵陈、壳,而皆有悠扬清淑之致。不必大为攻下,此所以为甘。热莫盛于,而诸热皆统于化不足,则热妄,石斛补以除妄热,所谓热淫于,治以咸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也。

3.《时方歌括》:足阳明土,喜润而恶,喜降而恶升,故以二冬、二地、石斛,甘草之润以补之;枇杷壳之降以顺之。若用连、柏之苦,则增其;若用耆、术之补,则虑其升。即有湿热,用一味黄芩以折之,一味茵陈以渗之,足矣。盖以阳明之治,最重在养“津液”二。此二地、二冬等药,即猪苓汤用阿胶以育阴意也;茵陈、黄芩之折热而去湿,即猪苓汤中用滑泽之除垢意也。

摘录:《阎氏小儿论》

宋·《阎氏小儿方论》,宋·《太平惠民局和剂局方》名“甘露饮”:甘露饮子

组成:熟地黄、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枇杷叶黄芩、石斛、壳、甘草、茵陈。

用法:上药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6克),水温服牙齿动摇,牙龈腥热,含漱后服。成人亦可常规量酌定各药用量。

功效:滋阴清热,行气湿

治:之热上冲,牙宣牙龈肿烂,时出脓咽喉肿痛,生疮,目赤肿痛;湿热黄疸阴虚盗汗脘疼痛。

临床应用:临床要用于治疗牙龈脓肿口腔溃疡慢性咽炎麦粒肿五官诸疾;又用于治疗糖尿病,咯血吐血、衄科病症。

1复发性口腔溃疡:本加减服并外血竭末,治疗阴虚旺、湿热型复发性口腔溃疡68例。外治法:局部血竭末适量,直至局部溃疡。以临床症状改善和复发程度评定疗效,以15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28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8.2%。(《湖南中医杂志》2001年第6期)

2.化疗所致口腔溃疡:本治疗化疗致的口腔溃疡50例(治疗组),对照组50例应用维生素B2、甲硝唑(灭滴灵)加西瓜霜治疗。以症状变化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35例,好转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河北中医》2001年第3期)

3.肥大性炎:本超声波洁治术治疗肥大性炎31例。以见效后长期复发与否评定疗效,7日为1个疗程。结果:显效2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1~3年随访,个患者有复发倾向,但症状轻,病程短,再治效果满意。(《中国民间疗法》2000年第8卷第8期)

4.复发性麦粒肿:本加减治疗复发性麦粒肿82例。以症状变化评定疗效,5~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68例87只眼,好转12例23只眼,无效2例4只眼。治愈率76.3%,有效率为96.5%。(《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第2期)

解:饮子以滋阴,兼以清热祛湿破气降逆之品,使布律洒陈而如甘要用于治疗阴虚起之五官疾病。本病机键在于胃阴虚、湿热蕴,胃阴亏则当治以滋润,然滋润则有碍于湿热湿热蕴,当治以轻利,然轻利之品又有伤阴之弊。

素体阳虚口腔溃疡日久难愈,肢冷,膝酸楚,溲清,嫩有齿痕,沉细等肾阳不足,阴损反阳,水不济虚火上炎之,不宜用此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本加减可治疗湿热糖尿病,伴阴津损伤者加玄参苍术、全瓜蒌,苔厚腻者加佩兰,饥饿感重者加生石膏;伴气机阻滞者加柴胡、厚朴、陈皮白芍玉竹知母;伴阴两伤者加黄芪太子参山药、佩兰、玉竹;伴瘀血者加当归牡丹皮、赤芍菊花丹参白茅、生三七粉;伴亏虚者加玄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牛膝白茅侧柏。亦有本加减治疗喉痹消渴痛、淋证湿热阳痿慢性浅表性胃炎糖尿病等科、男科病等病症的临床验报道。

歌:甘二冬二地均,芩枇只斛与茵陈,甘草胃热糜吐衄珍。

摘录:宋·《阎氏小儿论》,宋·《太平惠民局和饮”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甘露饮

下一篇 甘风丹荆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