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汤
《伤寒论》:甘草汤
《医钞类编》卷十四:甘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千金》卷九: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九: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侧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防己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芎藭1两,人参1两,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干)1两,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3分,茯神(去木)2两,防风(去叉)3分,白术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细辛(去苗叶,微炒)半两,甘菊花(未开者)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偏风,积年不愈,手足枯细,口面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盏,去滓,入竹沥半合,更同煎沸温服,空心、日晚、近夜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圣济总录》卷八: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1分,人参半两,防风(去叉)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入地黄汁1合,先同煎至8分,去滓,次入荆沥,竹沥各半合,同煎3沸,温服,日夜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
《伤寒总病论》卷三:甘草汤
处方:甘草2分,鳖甲2分,升麻2分,当归2分,桂枝2分,蜀椒1分,雄黄1分。
功能主治:阴毒证,其病身重背强,腹中绞痛,咽喉不利,毒气攻心,心坚强,气不得息,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厥冷,其脉沉细而紧。
用法用量:阴毒甘草汤(《活人书》卷十六)。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
《养老奉亲》:甘草汤
《圣惠》卷七十三:甘草汤
《圣惠》卷六十二: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黄芩1两,川大黄1两,黄连1两,当归1两,川芒消3两。
制法:上锉细。
用法用量:以水6升,煮至3升,去滓,还铛中,纳芒消令小沸,将帛于药汁中浸,以搨肿上。数用之效。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黄连(去须,炒)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阿胶(炙令燥)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冷痢下,色白,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医心方》卷五引《疗眼方》: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三十五: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3分,蜀漆叶半两,天灵盖(酥炙)1两,黑豆(生)1分,桃仁(汤浸,去皮尖,研)1分,乌梅肉(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3片,煎至7分,去滓,空腹未发前1服,临发时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千金》卷二十四:甘草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先以水1斗5升,煮葱白作汤,澄取8升,纳药煮取3升,分3服。才服便使人按摩摇动,口中嚼物,然后仰卧,复以暖衣,汗出去衣,服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石药之悍方炽,其人元气本虚,则寒折又难轻试,乃于葱白豉汤除去人参,易入桂心,而施从治之法。
摘录:《千金》卷二十四
《圣济总录》卷四十: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人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豉半合,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
方出《千金》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蜀漆3两,常山4两,石膏5两,鳖甲4两,香豉1升,栀子3-7枚,乌梅3-7枚,淡竹叶切2升。
功能主治:心热为疟不止,或止后热不歇,乍来乍去,令人烦心,甚欲饮清水,反寒多不甚热者。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五脏之疟皆在于经,而诸经见证虽各不同,其主治之用总以恒山、蜀漆为破的之金錍。热在于心,令人烦心欲饮清水,又须竹叶、栀子为引,以清发渴之热。
《千金》卷八: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桂心1两,芎藭1两,麻黄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附子2枚,独活3两,防己3两,生姜4两,石膏4两,茯神4两,白术1两,黄芩1两,细辛1两,秦艽1两半,防风1两半,侧子2枚,菊花1升,淡竹沥4升,人参2两。
功能主治:偏风积年不愈,手脚枯细,面口僻,精神不定,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麻黄,去沫,取7升,纳竹沥及药、煮取3升,分4服;服3服讫,间1杯粥,后更服,待药势自汗。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偏风积年不愈,服药不除,而至手脚枯细,必是风从火化,而成本寒标热之患,故于附子散中除去干姜之辛燥,增入麻黄、独活搜风逐痹,苓、术、甘草健脾行湿,芎藭、芍药养血营筋,芩、膏、菊、沥杜风化热,则附、桂、辛、防藉人参之大力,何惮历年固疾不愈耶?其余秦艽、防己、侧子、生姜,匡助术、附、麻黄之力,大方中不可无助长之味也。方后服3服,间粥1杯,于长沙太阳例,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法悟入。
摘录:《千金》卷八
《千金》卷七: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人参1两,半夏1升,桂心3两,蜀椒3两,小麦8合,大枣20枚,生姜8两,吴茱萸2升。
功能主治:脚弱,举身洪肿,胃反,食谷吐逆,胸中气结不安而寒热,下痢不止,小便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小麦取1斗,去小麦,纳诸药,煮取3升,分为6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脚弱浮肿,脾虚湿着也,故以桂、椒、萸、半辛温散结,参、甘、小麦甘温益气,生姜、大枣辛甘和营,共襄逐湿之功,而脚膝受荫矣。
摘录:《千金》卷七
《千金》卷三:甘草汤
功能主治:产乳余血不尽,逆抢心胸,手足逆冷,唇干,腹胀短气。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东流水1斗,煮取3升,去滓,纳阿胶令烊,分3服。1服入腹中,面即有颜色,日1夜,尽此3升,即下腹中恶血1-2升,立愈。当养之如新产者。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四味温中药中,特进大黄1味,以破逆上之血。大黄虽苦寒,得桂心之辛散,功用自不寻常,1服入腹,面即有色,岂非宿有验乎?
摘录:《千金》卷三
《千金》卷三:甘草汤
处方:甘草5两,芍药5两,通草3两(产宝用当归),羊肉3斤。
功能主治:产后腹中伤绝,寒热恍惚,狂言见鬼,此病中风内绝,脏气虚所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6升,煮肉取1斗,去肉纳药,煮取6升,去滓,分5服,日3夜2。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治产后腹中伤绝,寒热暴病,乃独取羊肉温补精血,芍药、甘草护持营气,则伤绝可复,寒热可除;用通草者,通达气化之阻绝也。
摘录:《千金》卷三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甘草汤
《外台》卷三十八引《靳邵方》:甘草汤
方出《圣惠》卷五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五: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四六:甘草汤
《外台》卷十四引《深师方》: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1两半,防风1两半,吴茱萸1两,干地黄1两,芍药1两,当归1两,细辛1两,干姜1两。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利大小便。主贼风入腹,心腹绞痛,胀满拘急,不得气息,并转筋,寒中下重。
用法用量:甘草饮(《圣济总录》卷十七)。
《圣济总录》卷十七: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干姜(炮)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赤芍药1两,吴茱萸(汤浸,焙,炒)1两,熟干地黄(切,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入腹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则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切羊脂少许,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千金》卷三:甘草汤
《外台》卷三十八:甘草汤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甘草汤
《嵩崖尊生》卷十:甘草汤
《温氏经验良方》: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甘草汤
《观聚方要补》卷六引《经验方》:甘草汤
《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十便良方》: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四: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一: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半两,钩藤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桂(去粗皮)半两,芍药半两,当归(切,炒)半两,石膏(碎)半两,蛇蜕6寸(炙黄),麻黄(去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3分,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羊肉1斤(去脂,切碎,水4大碗,煮取汁3碗,去肉澄清),芎藭1两,桂(去粗皮)3分,芍药1两半,生干地黄(焙)4两。
制法:上药除肉外,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肉汁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五十九: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2两,栝楼根2两,麦门冬(去心,焙)2分,半夏(汤洗去滑7遍,晒干,麸炒)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先以水2盏,淘小麦半合,煎至1盏半,去麦,下药末5钱匕,加大枣2枚(擘破)、生地黄半钱、生姜1枣大(拍破),再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甘草汤
《千金》卷十六:甘草汤
处方:甘草2两,生姜2两,五味子2两,人参1两,吴茱萸1升。
用法用量:上5味,(口父)咀。以水4升,煮茱萸令小沸,去滓纳药,煮取1升6合,分2服。服数剂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参、姜、吴萸温中散寒,乃吴茱萸汤之变方。彼用大枣以行脾津,此用甘草以和胃气,五味子以收津液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桂(去粗皮)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半两,磁石(煅,醋淬3遍)2两,玄参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五味子1两,牡丹皮1两,桂(去粗皮)1两,黑豆半合,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咽干,涕唾如胶;或肾气不足,心中悒悒,目视(目巟)(目巟),少气耳聋;消渴黄疸,一身悉痒,骨中疼痛,小肠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盏,去滓,食后服,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圣济总录》卷一○九: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羚羊角(镑)1两,羌活(去芦头)1两,生干地黄(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菊花1两,玄参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令黄)1两,地肤子1两,栀子仁1两,青葙子1两,当归(切,焙)1两,决明子1两,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1两。
制法:上为粗末。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圣济总录》卷一○三: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1两,甘竹茹(细切)1两,芦根2两(锉)新粟米3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圣济总录》卷一○三: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二:甘草汤
处方: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乌豆1合,桂(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柏子仁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蕤仁(去皮,烂研)1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甘草汤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甘草汤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