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胸痹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胸痹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临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证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阅读全文:]

虚劳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多种原因均可导致虚劳。《理虚元鉴·虚[阅读全文:]

心中憺憺大动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证名。心脏剧烈跳动不安的症候。出《灵枢·经脉》。憺,通惮,震动之意。为心悸重症。详怔忡条。......[阅读全文:]

心劳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心劳,病名,因劳损伤心所致的病患。《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心劳实热,症见口舌生疮,大便闭涩不通,心满闷,小肠热,治宜清泄心热,用泄热汤。 心劳虚寒[阅读全文:]

心疝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病名。诸疝分类中之一种。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多因心经为寒邪所袭而发。《诸病源候论》卷二十:“疝者痛也,。由阴气积于内,寒气不散,上冲于心,故使心痛,谓之心疝也。其痛也,或如锥刀所刺,或阴阳而痛,或四[阅读全文:]

心咳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病名。 ①咳则心痛,喉中如梗,甚则咽肿的病症。《素问·咳论》:“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治宜桔梗汤。心经火郁者,用导赤各半汤、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风温袭肺,引动心包火逆者[阅读全文:]

心悸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心悸(palpitation)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一)心脏搏[阅读全文:]

心痹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中医上,心痹指风寒湿热等邪侵及形体,阻痹经气,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久之损伤心气脉络,心脉运行失畅。以心悸、胸闷短气、心脏严重杂音、颧颊紫红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西医上,风湿性心脏病是指风湿热后所[阅读全文:]

心汗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症名。指心窝部多汗的症候。出《丹溪心法·盗汗》。《医林绳墨·汗》:“又有心汗者,当心膻中,聚而有汗。”因忧思惊恐,伤及心脾所致,治宜补养心脾,益气敛汗,可选用生脉散、归脾汤、天王补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阅读全文:]

齘齿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证名。出《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说文》:“齘,齿相切也。”又有齿齘,嘎齿等名。为痉病常见之咬牙症状。多由胃热炽盛、风邪袭于人体经脉所致。《诸病源候论·牙齿病诸候》:“齘齿者……由血气虚,风邪客于[阅读全文:]

泄风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泄风,病名。指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或皮疹有瘙痒者。病名。①风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类经·风证》:“泄风者,表不固也。”《增补内经拾遗方论·泄风》:“腠理为渗[阅读全文:]

小肠咳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病名。咳而肠中排出气体者。出《素问·咳论》:“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治用芍药甘草汤、清宫丸或桔梗汤加人参、茯苓、橘红、五味等。......[阅读全文:]

小便淋沥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即排尿次数多而短涩,滴沥不尽。本证有虚有实。虚证多因肾气不固,或脾肾两虚所致;实证多因下焦湿热,或尿路结石所致。......[阅读全文:]

消中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中消,病名。又称消中、痟中、消脾。以善肌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证候,或见小便甜。病名。出《素问腹中论》。即中消。见《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其证多食善饥,口干饮水。大便硬,小便如泔。一名内消。病消中者,不[阅读全文:]

消谷善饥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9:16

摘要: 消谷善饥是指病人食欲过于亢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亦称多食易饥。症名。由中焦热盛所致食入易消,常觉饥饿之症。《灵枢·经脉》:“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为中消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