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桃树叶,即桃叶。桃叶是蔷薇科植物桃的叶子,每年夏秋采摘,味苦,性平。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含有熊果酸、橙皮素等化学成份,本品可外用也可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疟疾,痈疖,痔疮,湿疹,阴道[阅读全文:]
摘要: 桃叶蓼(学名: Polygonum persicaria)为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茎下部斜卧,上部直立或全株直立,单一或分枝。托叶鞘 紧密包着茎,疏生伏毛,上缘有长缘毛;茎上部的叶柄极短或近无,[阅读全文:]
摘要: 桃奴,为蔷薇科植物桃自落的幼果。夏初拣落地的幼果,晒干。 桃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而与品种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也有关系。北方系的桃品种因雄性不育、或花粉较少且开花晚于有花粉的南方品种,若花期低[阅读全文:]
摘要: 桃(拉丁学名:Prunus persica L.),别名陶古日,俗名盘桃、日本丽桃、离核光桃等,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植物。桃,果肉白色、浅绿白色、黄色、橙黄色或红色,多汁有香味,甜或酸甜;核大,离核或粘核,[阅读全文:]
摘要: 桃枝,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Pruuns persica (L.)Batsch的干燥枝条。夏季采收,切段,晒干。全国普遍栽培。具有活血通络,解毒杀虫的功效。用于心腹刺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疮癣。植物的[阅读全文:]
摘要: 桃根,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AmygdaluspersicaL.或山桃Amygdalusdavidiana(Carrière) de Vos ex Henry的根或根皮。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山桃分[阅读全文:]
摘要: 桃胶(Peach gum),又名桃油、桃脂、桃花泪,是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等树皮中分泌出来的树脂。桃胶由桃树自然分泌或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伤口,比较粘稠的液体通过太阳晒蒸发,产生固体,干的桃胶呈结晶石状很硬,[阅读全文:]
摘要: 一种可以入药的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后可以治风湿疼痛,咳喘,胃痛,跌打损伤等症。Podophyllum emodi Wal1.var.chinense Sprague(鬼臼) Podophyll[阅读全文:]
摘要: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阅读全文:]
摘要: 桃金娘(拉丁学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别名多莲、岗稔、稔子、山稔、菇稔,桃金娘科桃金娘属灌木。桃金娘高可达2米,叶对生,革质,片椭圆形或倒卵形,花常[阅读全文:]
摘要: 桃金娘花(Táo Jīn Niánɡ Hu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花。英文名——Flower of Downy Rosemyrtle, Flower of Rosemyrtle拉[阅读全文:]
摘要: 本品为 大戟科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的干燥叶。原植物 油桐为 落叶乔木,植株高4~8米,含有乳汁;枝粗壮,无毛。生于低山坡、山麓及沟边。原产我国 长江流域各省区。分布于[阅读全文:]
摘要: 桐叶千金藤(学名:Stephania hernandifolia)为防已科千金藤属的植物。分布于澳大利亚、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8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