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文档君 创建的词条
三因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三因,佛教名词。 出 佛性论, 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三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阅读全文]

清邪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中医学名词,指风寒等致病因素。清邪,雾露轻清之邪,处于空间的雾露邪气。雾露即指“雾”。《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清邪居上,浊邪居下。”清: 清 qīng 水或其他[阅读全文]

胃结核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胃结核是人体各器官结核感染中最罕见的一种,Benjamin(1933)仅能从世界文献中搜集得225例,而Good在7416例胃手术中仅有3例胃结核病,可见该病是非常罕见的,晚期结核病人患肠结核者颇多而患[阅读全文]

奇邪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奇邪 ,病因学名词。是指特殊的邪气,或留于大络之邪。①特殊的邪气。《灵枢·官能》:“上视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灵枢·口问》:“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②留于大络之邪。《素问·三部九候[阅读全文]

七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中文名称:七伤英文 名称:seven damages 定义: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的合称。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病因(二级学科)⑴食伤、[阅读全文]

七情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基础理论名词。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②药物配位的七种不同作用。①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②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七种药物配伍。1、作为情志活[阅读全文]

胃内异物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胃内异物(foreign body in stomach)分为外源性、内源性以及在胃内形成的异物即胃石症。吞入的异物中有20%~30%在食管内受阻而滞留。80%以上的胃内异物可自行排出胃腔,自肠道从大便[阅读全文]

内燥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内燥:吐泻汗下过甚,或热病久而伤津或久病致精血耗伤均可形成内燥。表现口渴咽燥,干咳,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秘结,舌苔薄而无津,脉细涩,治宜润燥。燥症的一个分类,燥症分为外燥和内燥。内燥为内生[阅读全文]

内湿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内湿,病证名。由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症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尿少、面黄、浮肿、舌淡苔润、脉濡缓等。治宜健脾温肾利湿。内湿 病证名。由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阅读全文]

内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各类软组织损伤及其后遗症,属人类第一大类的致病外因——机械类,俗称“内伤”。中医指由饮食不适、疲劳过度、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的病症。泛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的损伤。现今[阅读全文]

胃损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由于胃活动度大,且受肋弓保护,单纯胃损伤的发生率在腹部钝性伤中仅占腹内脏器伤的1~5%;但在穿透性腹部伤中(尤其枪弹伤),胃损伤率就较高,约占10~13%,居内脏伤第四位。由于解剖关系,胃损伤常合并其他[阅读全文]

胃隔膜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先天性胃隔膜(stomach diaphragm)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消化道闭锁的1%。有关本病的现有资料多为单个病例报道。据统计,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以前认为,胃隔膜[阅读全文]

内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寒从中生,又名“内寒”,是温煦气化功能减退,虚寒内生,或阴邪弥漫的病理变化。内寒多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盛,机体失于温煦而成。内寒多责之于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脾、肾,且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阅读全文]

内风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因房劳汗出, 风邪乘袭的病证。出《素问·风论》:“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粘衣被,此其候也。大补黄芪汤。”因房劳汗出, 风邪乘袭的病证。出《素问·风论》:“[阅读全文]

牛伴木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灌叶灌木,高达3m。幼枝、芽、叶柄、花序及花萼均多少被黄褐色或淡黄褐色簇状毛。叶对生;叶柄长3-10mm;叶纸质或厚纸质,叶片椭圆形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阅读全文]

胃神经纤维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胃神经纤维瘤属于神经源性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胃良性肿瘤的10%,但恶变率较高。患者多见于中年人,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神经纤维瘤可以发生在胃的任何部位,但以胃远端小弯侧多见,肿瘤呈圆形,椭圆[阅读全文]

牛儿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牛儿藤鼠李科,落叶灌木,高达7.5米。小枝绿褐色,上部倾垂成藤状。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11厘米,先端钝或稍尖,茎部圆形或亚心形,全缘,光滑,下面干时金黄色,侧脉平伸;叶柄无毛,长1.3[阅读全文]

牛口涎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出处】《本草拾遗》【拼音名】Niú Kǒu Xián【别名】牛涎(《千金方》)【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唾涎。治噎膈,反胃呕吐。①《本草拾遗》:主反胃。②《纲目》:吮小儿,治客忤。灌一合,治小儿霍[阅读全文]

内毒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内毒 病证名。指内发的热毒。表现为痈疮、发斑或吐血、衄血,神志不清,舌绛,苔焦甚或起芒刺,脉浮大而数或六脉沉细而数等。 《淮北方言》(贾申著,黄山书社2011年12月出版)关于“内毒”的解释:【内毒】n[阅读全文]

牛含水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牛含水也被叫做野胡麻等名称,是一种生长在沙漠里的药用植物,具有利胆清毒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气管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甘肃卫生通讯》(8):35~38,1972) 异名: 野胡麻、倒打草、刺儿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