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升桔汤处方:升麻 桔梗 昆布 连翘 射干 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治骨槽风,及咽喉、耳内肿痛者。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温服。摘录:《外科大成》卷二......[阅读全文]
摘要: 升发二陈汤处方:陈皮(去白)3克 半夏4.5克 茯苓3克 甘草15克 抚芎3克 升麻 防风 柴胡各15克制法:上药细切,作一服。功能主治:治痰郁,火邪在下焦,大小便不利。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用水220[阅读全文]
摘要: 十香返魂丹别名:十香返生丹(《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处方:公丁香60克 木香60克 乳香60克 藿香60克 苏合香60克 降香60克 海沉香60克 安息香30克 麝香30克 香附60克 诃子肉60克[阅读全文]
摘要: 升举大补汤处方:黄耆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门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 炒黄连0.9克 荆介穗(炒黑)1.2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血崩。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十香返生丸处方:沉香30g 丁香30g 檀香30g 青木香30g 香附(醋炙)30g 降香30g 广藿香30g 乳香(醋炙)30g 天麻30g 僵蚕(麸炒)30g 郁金30g 莲子心30g 瓜蒌子(蜜炙[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药典》:十香止痛丸处方:香附(醋炙)160g 乌药80g 檀香40g 延胡索(醋炙)80g 香橼80g 薄黄40g 沉香10g 厚朴(姜汁炙)80g 零散香80g 降香40g 丁香10g 五灵脂([阅读全文]
摘要: 十补圆处方: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巴戟(去心)、破故纸(炒)、干姜(炮)、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菟丝子(酒浸.别研)、赤石脂(煅)、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各一两;川椒(去目及闭口者[阅读全文]
摘要: 十香丸处方:木香 沉香 泽泻 乌药 陈皮 丁香 小茴香 香附(酒炒)荔核(煨焦)各等分 皂角(微火烧烟尽)制法:上药为末,用酒糊为丸。功能主治:行气,散寒,止痛。治气滞寒凝所致的胃痛、腹痛、疝痛等。用法[阅读全文]
摘要: 《重订严氏济生方》:十补丸处方: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60克 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30克制法:上为[阅读全文]
摘要: 十膈气散别名:十膈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人参(去芦头)白茯苓(去粗皮)官桂(去粗皮)枳壳(麸炒,去瓤)甘草(锉,炙)神曲(炒黄)麦芽(炒黄)诃藜勒皮(煨,去核)吴白术 陈橘皮(去白)干生姜([阅读全文]
摘要: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十神汤处方:川芎、麻黄(去节)、干葛、紫苏、赤芍药、升麻、白芷、甘草(炙)、陈皮、香附,各一钱半。功能主治:治伤寒,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阅读全文]
摘要: 十神解毒汤处方:当归尾 生地黄 红花 牡丹皮 赤芍药 桔梗 木通 大腹皮 连翘 川芎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及不论己出未出,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阅读全文]
摘要: 出《修月鲁股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十灰散处方:大蓟 小蓟 柏叶 荷叶 茅根 茜根 大黄 山栀 牡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治劳证呕血、吐血、咯血、嗽血。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十生丹处方:天麻 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独活(去芦)川乌 草乌(去芦)何首乌 当归(去芦)海桐皮 川芎各等分(俱生用)制法:上药研末,蜜为丸,每丸重3克。功能主治:治风痹,游走不定,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阅读全文]
摘要: 十灰丸处方:锦灰 黄绢灰 马尾灰 艾叶灰 藕节灰 莲蓬灰 油发灰 赤松皮灰 棕榈灰 蒲黄灰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用醋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崩中下血不止。用法用量:每服70丸,加至10[阅读全文]
摘要: 十滴水软胶囊处方:樟脑62.5g 干姜62.5g 大黄50g 小茴香25g 肉桂25g 辣椒12.5g 桉油31.25ml性状:本品为棕色的软胶囊,内容物为含有少量悬浮固体浸膏的黄色油状液体;气芳香,味[阅读全文]
摘要: 十水丸处方:远志(去心)菖蒲(3.3厘米九节者)椒目(炒)肉豆蔻(面裹煨香)羌活(去芦)大戟各30克 猪苓(去皮)甜葶苈(炒)白牵牛(炒)泽泻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阅读全文]
摘要: 十枣汤处方:芫花(熬)甘遂 大戟各等分制法:上药各别捣为散。功能主治:攻逐水饮。治悬饮或支饮,停于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梗,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肿腹胀,二便不利,属于实证者。现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