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灰散处方:侧柏叶(焙,为末)15克 棕榈(煅存性,勿令白色)9克 桐子(烧作炭)6克制法:上药为末,分作二服。功能主治:治肠风脏毒,血色谈浊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摘录:《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阅读全文]
摘要: 三滕酒处方:络石藤90g 海风藤90g 鸡血藤90g 桑寄生90g 五加皮30g 木瓜60g 白酒3000ml炮制:将上述6味药材,切成薄片,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按冷浸法制成药酒2000~3[阅读全文]
摘要: 三消汤处方:真台党 白术 当归 茯苓 生地各3克 黄柏 知母 黄连 麦冬 天花粉 黄芩各2.1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三消。口渴饮水不止,或饮水多而作泻,或多食而易饥。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验方[阅读全文]
摘要: 三消散处方:朴消 焰消 大黄 桅子(炒黑色)寒水石 南星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痈疡诸疮,赤肿焮痛者。用法用量:用生地黄汁调涂贴;或用芙蓉叶汁调敷亦可。摘录:《医学正传》卷六三引《疮疡集》..[阅读全文]
摘要: 三油膏处方:牛油 柏油 香油 银朱各30克 官粉 麝香(研细)各6克制法:先将三油混合用火化开,入黄蜡30克,熔化尽离火;再人朱、麝、官粉等末搅匀成膏。功能主治:治鹅掌凤,手掌叠起硬厚白皮,干枯燥裂,瘙[阅读全文]
摘要: 三气饮处方:当归 枸杞 杜仲各6克 熟地9~15克 牛膝 茯苓 芍药(酒炒)肉桂各3克 北细辛(或代以独活)白芷 炙甘草各3克 附子3~6克功能主治:治血气亏损,风寒湿三气乘虚内侵,筋骨历节痹痛,及痢后[阅读全文]
摘要: 三棵针处方:三棵针(小檗)30克,野菊花15克,马齿苋30克,甘草9克。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口腔炎34例,全部治愈,一般服1~4剂即愈。用法用量:每日1剂。摘[阅读全文]
摘要: 三棱煎圆处方: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色)、?,各一两。神僸(碎.炒)、麦蘖(炒),各三两。青皮(去白)、干漆(炒)、萝卜子(微炒),各二两。三棱(生.细.捣.罗为末.以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八两。[阅读全文]
摘要: 三棱煎丸别名:消痞丸、化积丸(《活幼日议》卷十七)。处方:京三桂 蓬莪术(炮)各15克 芫花0.3克 鳖甲(去裙襕,米醋炙令焦)15克 淡豆豉6克 巴豆21粒(去壳)川当归15克 杏仁(去皮、尖,炒)0[阅读全文]
摘要: 三棱煎处方:三棱 蓬术各120克 青皮 半夏(汤洗七次)麦蘖各90克制法:上药用好醋1.2升煮干,焙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血症、血瘕、食积、痰滞。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醋汤送下[阅读全文]
摘要: 三棱消积丸处方:京三棱(炮)广茂(炒)炒曲各21克青橘皮 巴豆(和糯米或粳米炒黑焦,去米)茴香(炒)陈橘皮各15克 丁皮 益智各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生冷硬物,[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棱散处方:蓬莪术(煨)、益智仁、京三棱(煨.切)、青皮(去白),各二两;白茯苓(焙)四两,甘草三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酒食所伤,胸膈不快,腹胁胀满,呕吐酸水,翻胃脾[阅读全文]
摘要: 《博济方》卷二:三棱丸处方:荆三棱9O克(擘破,以好醋600毫升,用文武火煮。令尽为度,勿放铁器中)枳壳(去瓤,麸微炒)30克 木香30克 青皮30克 槟榔30克 官桂(去皮)30克 甘草60克(炮)制[阅读全文]
摘要: 三柴胡饮处方:柴胡6~9克 芍药4.5克 炙甘草3克陈皮3克 生姜3~5片 当归6克(溏泄者,易以熟地)功能主治:治亲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宜用[阅读全文]
摘要: 三枯髅酒处方:天枯髅(即水馒头,收二三年者佳)地枯髅(即白烂田螺壳)水枯髅(即莲蓬壳,久者为佳)制法:上烧灰存性,研末。功能主治:治便红。用法用量:窖小油调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七......[阅读全文]
摘要: 三星汤处方:金银花60克 蒲公英30克 生甘草9克功能主治:治对口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阴症大溃者,此方不可复投。摘录:《辨证录》卷十三......[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处方: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上等分。炮制:俰咀为粗散。功能主治: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发明》卷七:三才封髓丹处方:天门冬(去心)熟地黄 人参(去芦)各15克 黄柏90克 缩砂仁45克 甘草 22.5克(炙)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滋阴降火,养血固精。治阴[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