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才丸别名:三才丹(《症因脉治》卷二)。处方:人参 天门冬(去心)熟干地黄各等分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之咳嗽。用法用量: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或为丸如梧桐子大,每用7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建汤处方:天雄(炮.去皮.脐)、附子(炮.去皮.脐)、大川乌(炮.去皮.脐),各等分。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真气不足,元阳久虚,寒邪攻冲,肢节烦疼,腰背酸痛,自汗厥冷,[阅读全文]
摘要: 三建丹处方:阳起石(火煅通红)、附子(炮.去皮.脐)、钟乳粉,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和匀,用糯米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壮元阳,补真气。治劳伤虚损,下经衰竭,肾气不固,精溺遗失,脏腑自利,手足厥冷[阅读全文]
摘要: 三宝粥处方:生山药(轧细)30克 三七(轧细)6克 鸭蛋子(去皮)50粒功能主治:治痢久,脓血腥臭,肠中欲腐,兼下焦虚惫,气虚滑脱者。用法用量:上药三味,先用水800毫升,调和山药末煮作粥。煮时不住以箸[阅读全文]
摘要: 三子散来源:系蒙古族验方。处方:诃子200g 川楝子200g 栀子200g性状:为姜黄色的粉末;气微,味苦、涩、微酸。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温热,血[阅读全文]
摘要: 《症因脉治》卷二:三子养亲汤处方:山楂子 莱菔子 白芥子功能主治:消食化痰。【主组】食积痰滞,胸腹饱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用法用量:水煎服。[阅读全文]
摘要: 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生山药60克,元参30克。功能主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主痰涎壅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刘长天方......[阅读全文]
摘要: 三妙散处方:槟榔 苍术(生)黄柏(生)各等分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功能主治:治脐中作痒,时流黄水,不痛不肿,及湿疮、湿癣。用法用量:干撒肚脐。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七......[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药典》:三妙丸处方:苍术(炒)600g 黄柏(炒)400g 牛膝200g性状:为灰黄色的水丸;味苦、辛。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阅读全文]
摘要: 三奇汤处方:桔梗90克(蜜拌蒸)甘草60克(半生半炒)诃子(大者)四个(去核,两个炮,两个生)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感寒语声不出。用法用量:每服30克,入砂糖1小块,用水750毫升,煎至450毫升[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三圣散处方:没药(研、一分)、琥珀(研、一分)、干蝎(七枚、全者、炒)功能主治:治中风舌强不语。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三钱匕;用鹅梨汁半盏,皂角末一钱匕,浓煎汤一合,于梨汁相和[阅读全文]
摘要: 三圣丸处方:威灵仙(净洗去土,焙干)150克 干姜60克(炮制)乌头60克(炮制,去皮、脐)制法:上药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老人夏月腰膝冷痛。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用温姜汤送下[阅读全文]
摘要: 《外科正宗》卷二:三品一条枪处方:明矾60克 白砒45克 雄黄7.2克 乳香3.6克制法:先将砒、矾入小罐内,炭火煅红,青烟已尽,旋起白烟,片时,待上下红彻住火,将罐放地上一夜,取出约有砒、矾净末3O克[阅读全文]
摘要: 三品锭子处方:上品:白明矾60克 白砒31克 乳香10克 没药10克 牛黄9克中品:白明矾60克 白砒45克 乳香 没药各9克 牛黄6克下品:白明矾60克 白砒45克 乳香7.5克没药7.5克 牛黄1克[阅读全文]
摘要: 三和饮子处方:紫团人参105克 甘草(炙)45克 绵黄耆(酒浸一宿)150克制法:上药入木臼内,用木杵捣散。功能主治:治吐乳,久病乍安,神气未复,寒热往来。用法用量:每用9克,加生姜 3片,水300毫升[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和散处方:羌活(去芦)、紫苏(茎叶.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黄),各一两。川芎、甘草(炒)、陈皮(去白)、木香、槟榔(面裹.煨熟.去面)、白术,各[阅读全文]
摘要: 三味蒺藜散来源:系蒙古族验方。处方:蒺藜250g 冬葵果150g 方海150g性状:为灰黄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微咸。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功能主治:清湿热,利尿。用于湿热下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