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脏是五神脏与四形脏的合称。《素问·三部九候论》:“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神脏指心、肝、脾、肺、肾,形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九脏,指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膀胱,合称“九脏”(见[阅读全文]
摘要: 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通俗的讲:“九窍”即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 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而言。出处:《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阅读全文]
摘要: 茎垂,中医术语,人体器官名。系阴茎和睾丸的合称。《灵枢·邪客》:“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灵枢·刺节真邪》:“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明·张介宾《类经·藏象类十六》:“茎[阅读全文]
摘要: 茎是植物体中轴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状态,茎上生有分枝,分枝顶端具有分生细胞,进行顶端生长。茎一般分化成短的节和长的节间两部分。茎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有的茎还具有光合[阅读全文]
摘要: 人体部位名。即指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筋性坚韧刚劲,对骨节肌肉等运动组织有约束和保护作用。即指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肌肉的坚韧部分。附于骨节者[阅读全文]
摘要: 人体的肌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其中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又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阅读全文]
摘要: 会厌是由会厌软骨和黏膜组成的喉头上前部的树叶状的结构。说话或呼吸时,会厌向上,使喉腔开放;咽东西时,会厌则向下,盖住气管,使食物或水不至于进气管之内。会厌是舌根后部软骨的树叶状皮片,吞咽食物和液体时能防[阅读全文]
摘要: 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肓膜(huāng mó ) ㄏㄨㄤ ㄇㄛˊ五脏之间的薄膜组织。《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於肓膜,散於胸腹。”王冰[阅读全文]
摘要: 喉咙是人体解剖器官,泛指喉腔。喉为气管前端的膨大部分,由软骨、韧带、肌肉及粘膜构成,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音器官。咽喉上连口鼻,下通肺胃,是连接口腔和肺胃的通路,又为经脉循行的要冲。喉咙可以促使声音的生[阅读全文]
摘要: 喉核 喉核,即扁桃体,位于喉腔内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 扩展阅读: 1.《中医名词词典》 开放分类: 医疗,医学,中医,器官,解剖......[阅读全文]
摘要: 喉关由扁桃体、“ 悬雍垂”和“舌根”所组成。喉关以内(如咽后壁、会厌等)为“关内”,喉关以外(如上腭、面颊内侧和齿龈等)为“关外”。喉关①人体解剖部位名称。由喉核(即腭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共同组成喉关[阅读全文]
摘要: 喉(hóu),形声。字从口从侯,侯亦声。“口”与“侯”联合起来表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各地的诸侯所发出的声音(即给帝王的意见或建议)”。本义:诸侯之声。引申义:人的发声器官,呼吸道前端上面连接咽、下面通[阅读全文]
摘要: 毫毛,读音háo máo,汉语词语,意为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或长毛,也指极小或很少,例句有“我得说清楚,我可没有动过她一根毫毛”。相关古文有"差之毫毛,辄以摈落。"出自宋代苏轼《上梅龙[阅读全文]
摘要: 颃颡,读音为háng sǎng,汉语词语,指咽喉。例句为“肝脈(shèn)循喉咙,入颃颡。”相关古文有《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顽颡也。”颃,音“航”;颡,音“嗓”。[阅读全文]
摘要: guǎng cháng广肠 人体部位名。指包括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肠段。《 证治要诀》:“广肠,言其广阔于大 小肠也。”1. 乙状结肠的一部分,长约40~50cm,在左髂嵴平面与 降结肠相连,至第三骶椎平面[阅读全文]
摘要: 骨,指人或动物肢体中坚硬的组织部分,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甲骨文的“骨”字,像一堆剔去骨的胫骨之形;小篆“骨”字加肉旁(月)则表示骨肉相连的意思。汉字中凡从“骨”的字都与人或动物的骨骼有[阅读全文]
摘要: 指脾脏。《 素问·玉机真脏论》:“脾脉者,土也, 孤脏以灌四旁者也。”意思是说脾土居中央,寄旺於四季。指肾脏。如《素问·逆调论》说:“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 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这里的“一水[阅读全文]
摘要: 膈为一向上隆凸的薄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廓下口。膈穹窿右高左低,最高点分别位于右第4,左第5肋间隙,膈上面覆以膈胸膜筋膜、壁胸膜或心包壁层, 隔着胸膜与肺底相邻,中央部与心包愈着。膈下面右半与右半[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