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文档君 创建的词条
阴阳胜复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覆。 阴阳的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它们都影响着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些气[阅读全文]

阴阳互根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阳互根,又称作“阴阳相成”,为道家哲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根为道家哲学,互根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阅读全文]

阴气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气,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二种。其一指寒气,肃杀之气。 其二指所谓女人之气。1、寒气,肃杀之气。2、旧指所谓女人之气。阴 (陰) yīn1、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诸一,与“阳”[阅读全文]

阴平阳秘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平阳秘,是指阴阳动态平衡,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与阳相互对抗、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以求其统一,取得阴阳之间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之为“阴平阳秘”。[阅读全文]

阳生于阴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阳学说内容之一。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从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等物质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阅读全文]

阳生阴长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阳生阴长,阴阳学说术语。指阴和阳能够相互促进生长。阴阳互根,相互依存,阴气的存在与滋长,离不开阳气的温煦与气化,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生发。指阴为静阳为动;阳主万物生发之气,阴主万物长养之气;阳主肃杀之气[阅读全文]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中医学术语。元代朱丹溪氏经过临床实际体会所提倡的一种论说。他所指的阴是精血,阳是指气火,即由于精血亏损所产生的虚火。他认为精血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断消耗,易损难复,故阴常不足。如不注意保养精血,嗜酒[阅读全文]

阴阳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它具有统一、[阅读全文]

阴阳五行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阅读全文]

驻车圆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车圆处方:阿胶(捣碎.炒如珠子.为末.以醋四升熬成膏)、当归(去芦),各十五两;黄连(去毛)三十两,干姜(炮)十两。炮制:上为细末,以阿胶膏和,并手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一切下痢,无问新久,及冷热[阅读全文]

驻颜益心神丸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颜益心神丸处方:熟干地黄250克 牛膝120克(去苗)杏仁2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微炒,研如膏)菟丝子9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阅读全文]

驻车丸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车丸处方:黄连360g 炮姜120g 当归180g 阿胶180g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微辛。炮制: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醋60ml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滋阴[阅读全文]

驻景补肾明目丸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景补肾明目丸处方:五味子 熟地黄(酒蒸,炒)枸杞子 楮实子(酒浸)肉苁蓉(酒蒸,焙)车前子(酒洗)石斛(去根)各30克 青盐(另研)30克 沉香(另研)15克 磁石(火煨,醋水飞过)菟丝子(酒浸,另研[阅读全文]

驻景圆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景圆处方:车前子、熟干地黄(净洗.酒蒸.焙),各三两;菟丝子(酒浸.别研为末)五两。炮制:上为末,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有泪。久服补肝[阅读全文]

驻世珍馐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驻世珍馐处方:当归(酒洗)南芎 白芍(酒炒)熟地黄 菟丝子(酒制)巴戟(酒浸,去心)肉苁蓉(酒洗)益智仁(酒炒)牛膝(去芦,酒洗)杜仲(姜、酒炒去丝)山药 青盐 大茴 山茱萸(酒蒸,去核)枸杞子(酒洗)[阅读全文]

震灵丹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震灵丹来源:紫府元君南岳魏夫人方,出《道藏》,一名紫金丹。处方:禹馀粮(火煅.醋淬不计遍.以手捻得碎为度)、紫石英、赤石脂、丁头代、赭石(如禹馀粮炮制),各四两。已上四味,并作[阅读全文]

雉脑膏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雉脑膏处方:雄雉脑1枚(捣烂),黄蜡与脑等量,清油减半。制法: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以瓷器收贮。功能主治:冻面、冻耳及诸冻疮久不愈,年年发歇,先痒后痛,然后肿破出黄水,及血出不止。用法用量:每用如面[阅读全文]

雉肝散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雉肝散处方:雉肝1具(干者捣,湿者熬为末)。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用法用量:上分3服。每服半钱匕,于服丹砂散后米饮调下。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阅读全文]

障脐汤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障脐汤处方:大黄1.5克 当归 生地各30克 地榆9克功能主治:治脐中流血。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三......[阅读全文]

长肉膏
浏览: 创建时间:

摘要: 《景岳全书》卷六十四:长肉膏处方:人参1两,黄耆1两,当归1两,夜合树皮1两,玄参1两,血余3两,老鼠1个细药:血竭5钱,龙骨5钱,赤石脂5钱,白腊5钱。制法:上用麻油1斤,煎飞丹收。功能主治:长肉。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