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阳(Sun),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阅读全文:]
摘要: 颞颥是人和某些其他哺乳动物头两侧的区域,在眼和前额之后,颧弓之上,耳之前。【拼音】nièrú【注音】ㄋㄧㄝˋㄖㄨˊ【解释】人和某些其他哺乳动物头两侧的区域,在眼和前额之后,颧弓之上,耳之前。解释一、头颅[阅读全文:]
摘要: 汉语汉字,拼音:gōng基本信息 肱字骨刻文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肱【拼音】: 部首笔画 部首:月 部外笔画:4 总笔画:[阅读全文:]
摘要: 臑,读音为nào或ér,汉语汉字,笔画18画,左右结构,词性为名词,指人的上肢。词性为动词,通“胹”,指煮。组词有臂臑、臑臑、肴臑。相关古文有“颌肿大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出自《灵枢经·经脉》。臑é[阅读全文:]
摘要: 内眦,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超过50%中国人,40-90%日本和韩国人有这种褶。但西方人却少有(低于3%)。内眦褶在眼内角的特殊皮肤褶皱,在或多或少程度上把泪阜遮盖住,[阅读全文:]
摘要: 人体解剖部位名称。又名胞弦、胞沿、脾沿、眼沿、睑唇等,也即今之睑缘。系指上下眼睑的游离缘,生有睫毛。见《银海精微》。读音:眼弦(xián)眼弦(眼弦,目纲)——即上,下眼睑的边缘部,此处着生睫毛。又叫做[阅读全文:]
摘要: 明堂,又称“万象神宫”,重建后称“通天宫”,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建筑遗址,始建于公元688年,是武则天在洛阳主要宫殿乾元殿址依照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建筑总面积9888.92平[阅读全文:]
摘要: 毛际,中医术语,解剖结构名。指前阴上方长阴毛的皮肤边缘部。《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1.定义毛际,中医术语,解剖结构名。指前阴上方长阴毛的皮肤边缘部。《素问·骨空论》:“任脉者,[阅读全文:]
摘要: 膂,读音为lǚ,是汉语汉字,笔画14画,上下结构,释义为脊梁骨,组词有“膂力”。相关古文有“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出自《书·君牙》。lǚ 〈名〉(1) 形声。从肉,旅声。本义:脊梁骨同本义 膂,篆文[阅读全文:]
摘要: 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空》:“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特名大椎,为调益阳气之总纲。凡治疗腰背部及督脉各疾病时, 必须先施治大[阅读全文:]
摘要: 廉(读音:lián),常用汉字,本义是厅堂的侧边,出自《说文》“廉,仄也。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当政之要在于兴一方,为政之要在于敢创新,治政之道在于求民安,施政之本在于洁自身。基本内容廉,读音lián[阅读全文:]
摘要: 尻(kāo),汉字。其作名词时,表示臀部、屁股,脊骨的末端,也指家畜外形部位名称,引申义特指肛门,是指人体的排遗器官。作动词时,指男子对女子发生性行为。〈名〉形声。字从尸从九,九亦声。“尸”指肉身。“九[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