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生活百科

该分类下有3644个词条 "生活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左肾右命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左肾右命,生理学名词。“左肾右命”学说,是用以说明肾的多方面的功能及其在人体的重要性。左肾右命,生理学名词。“左肾右命”学说,是用以说明肾的多方面的功能及其在人体的重要性。《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阅读全文:]

泪窍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泪窍又名泪堂。即泪点。解剖名称,位于内眦部,在上、下眼脸内方各有一小孔处,为排泄眼泪的通道。通俗的说就是是眼袋的位置。像卧蚕似的下眼睑既是。《银海精微》:“大眦有窍,名曰泪堂。”......[阅读全文:]

泪堂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十二宫原为天文术语,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十二宫原为天文术语,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相学家套用这一术语,指颜面的十二个部位,并把人生经历的主要[阅读全文:]

中焦主化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中焦主化 生理学名词。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腐熟水谷,吸收精华,化生营血,故称。《难经·三十一难》:“中焦者……主腐熟水谷。......[阅读全文:]

壮火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壮火:是一种亢奋的病理之火。能损耗正气。壮火与少火《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 少火生气。”经文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据上下文义,这里的壮[阅读全文:]

中焦如沤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中焦如沤 生理学名词。出《灵枢·营卫生会》。“沤”是形容中焦消化饮食的情况。中焦如沤 生理学名词。出《灵枢·营卫生会》。“沤”是形容中焦消化饮食的情况。“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中焦胃主消化饮食,吸收精微[阅读全文:]

心主言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生理学名词。指言语是表达思维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心神的主宰和控制。当心或心的外卫——心包络受热邪或其他病因刺激时,可出现谵语,狂言,言语謇涩,失语等症状。《难经·三十四难》:“心色赤,……其声言。”.[阅读全文:]

脏气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词目】脏气【拼音】zàngqì【 英文】〖internalorgans〗解释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阅读全文:]

心主血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中医学名词,是心的生理功能之一。心主血,是对心主行血和心主生血的概括,指心有总管一身血液运行和生成的作用。①心主行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与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阅读全文:]

心阴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心阴,生理学名词。即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生理学名词。即心的阴液,与心阳相对而言。其生理、病理和心血密切相关,并和肺阴、肾肺等的消长盈亏有关。如阴虚内热的病症,常同时表现心、肺、肾等三脏阴液的亏乏。[阅读全文:]

心阳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心阳,生理学名词。心的阳气,与心阴相对而言。心阴、心阳互相依附为用。心阳是心气的体现。心气虚则气短,脉弱,心悸,自汗,精神萎靡。心气大虚则伤及心阳,出现寒象,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证候。..[阅读全文:]

心血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心血,读音xīn xuè,汉语词语,意指心思、精力,例句有“万里长城凝结了中华民族的心血和智慧”。相关句子有“这一封信整整地费了我一夜的时间和心血”,出自郁达夫《迟桂花》。心血 心血 xīnxuè 1、[阅读全文:]

心肾相交
浏览:3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心肾相交是生理学名词。系一种脏腑相关理论。心属火,藏神;肾属水,藏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肾中真阳上升,能温养心火;心火能制肾水泛滥而助真阳;肾水又能制心火,使不致过亢而益心阴[阅读全文:]

心气
浏览:4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心气,读音为xīn qì,汉语词语,是中医称心的生理功能,指志气,也指眼界、气量、心意、心思和心情。 相关古文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夏悲,血气懈惰,故好卧。”出自《灵枢经·天年》。心气 1,泛指心的功[阅读全文:]

心开窍于舌
浏览: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8:17

摘要: 这是中医理论中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形体诸窍,联系自然,以功能活动为主的五大生理系统,从而形成了充分体现整体观念的系统的、独特的藏象学说”。心之经脉与舌根相连,心气上通于舌,心的生理和病理表现[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