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肝阳 【注音】:gān yáng 【释义】:1.中医学名词。指肝的某些功能活动方面的变化情况。在正常情况下﹐肝阳和肝阴保持相对平衡;如果阴不制阳﹐就会肝阳上亢﹐产生头痛﹑眩晕﹑易怒﹑耳鸣﹑失眠等症状。.[阅读全文:]
摘要: 肝阴从医学角度来讲是肝之阴气,与肝阳相对而言,肝之滋养、宁静、柔润的一面,并能制约过亢的肝阳。人体的肝主疏泄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肝血的充沛。肝血足则气行有度,疏中有柔,畅而不刚。当肝血不足时,则气失血束[阅读全文:]
摘要: “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 “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 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先后天[阅读全文:]
摘要: gānqì 1:中医指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月经不调等症状 2:指容易动怒的心理状态 例:你可别惹他,他这两天正犯肝气呢 肝气 ①病证名。肝气疏泄失常所致的病证。见《类证治裁·肝气肝火[阅读全文:]
摘要: 肝开窍于目,是说肝的精气通于目,肝脏的经路又上联目系,而目的视力,要靠肝血的濡养。《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古人有“泪为肝液”之说,肝和则能辨五色,肝功能正常则目光有神,视物清楚明亮。如肝功能受损,[阅读全文:]
摘要: 【肝恶风】, 中医术语,《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脏所恶,……肝恶风。”因为肝是“风木之藏”,有一些病症如老人中风,小儿惊风,一切风湿、麻木、瘙痒、 痉、痫等,其病因病理往往和风邪以及五脏中的肝密切相[阅读全文:]
摘要: 肝藏血指肝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出自《灵枢·本神》。主要表现① 贮藏血液。肝如同“血库”一般,能够贮藏一定的血液,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其濡养脏腑组织、维持相应功能作用。《灵枢·本神》提到:“肝藏[阅读全文:]
摘要: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宜清宜降。“肃”有清肃之意。“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宜清宜降。“肃”有清肃之意。肃原指肃杀,后世医家将它引申为清肃。肺在五行属金,清肃是金的属性之一,故有“金气清肃”之说。清肃指肺具有清除废[阅读全文:]
摘要: 人的水液代谢,不仅和脾的运化,肾的气化有关,与肺气的肃降也有 密切关系。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才能保证水液的运行并下达於膀胱 ,而使小便通利。所以说“肺主行水”,“肺主通调水道”。而另一 方面又有“肺为水[阅读全文:]
摘要: 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具体指的是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肺主治节,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阅读全文:]
摘要: 肝藏魂,生理学名词。出《素问·宣明五气》。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肝藏魂指五脏精气化生的精神情志活动藏于肝。“魂”指随心神活动所做的思维意识活动。肝藏血,意识活[阅读全文:]
摘要: 肺为华盖,中医术语。“华盖”,本指帝王的车盖或指画上文彩的伞。《灵枢.九针论》指 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难经集注.三十二难》虞庶注:「肺为华盖,位亦居膈。」因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并有覆盖和保[阅读全文:]
摘要: 即充养肺脏的津液,或称“肺津”。肺阴为水谷之精气所化生,与肺气相 互为用,为维持肺功能所必需。 临床上的肺阴不足,往往见乾咳,舌苔薄 白干燥。肺阴的进一步耗损可以呈现肺燥火盛的证候。......[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