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蝶花,中药名。为兰科白蝶兰属植物龙头兰的块茎。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具有补肾壮阳,健脾,疏肝散寒之功效。常用于肾虚腰痛,慢性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寒疝。为[阅读全文:]
摘要: 白螺蛳壳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白螺壳(《肘后方》)方形环棱螺,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阅读全文:]
摘要: 白补药,Herb of Scape-like Sage,别名翻天雷公、地梗鼠尾。为唇形科植物硬毛地梗鼠尾草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储藏。硬毛地梗鼠草 一年生草本,高20-30cm。茎略被倒伏的微[阅读全文:]
摘要: 扁豆(学名:Lablab purpureus(L.)Sweet)别名藊豆、火镰扁豆,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扁豆全株几乎无毛,茎长可达6米,淡紫色;羽状复叶,叶片披针形;总状花序直立,花序轴粗壮[阅读全文:]
摘要: 白豆蔻,为芭蕉目、姜科、豆蔻属植物。主产于越南、泰国等地,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原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味辛、性温,归肺、 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临床用名白豆蔻[阅读全文:]
摘要: 白贝(学名:Monetaria moneta(Linnaeus),别名:海白),软体动物门动物。该类动物在中国分布于南海。白贝略呈扁圆形,表面光滑,灰黄色或黄白色;背部蓝灰色,有白色细纹,多数具橙红色细[阅读全文:]
摘要: 白车轴草(拉丁学名:Trifolium repens L.),又称白花苜蓿、三消草、螃蟹草,豆科车轴草属植物。短期多年生草本,生长期达5年,高10-30厘米。主根短,侧根和须根发达。茎匍匐蔓生,上部稍上[阅读全文:]
摘要: 白辣蓼为蓼科植物长鬃蓼的全草。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茎直立,下部常伏卧,多分枝,节部稍膨大,无毛,通常粉红色,托叶鞘圆筒形,疏被长缘毛,毛与鞘等长或仅为鞘的1/2;叶互生;叶柄极短或无;叶片披针[阅读全文:]
摘要: 白透骨消(拉丁学名:Glechoma biondiana (Diels) C. Y. Wu et C. Chen),唇形科活血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长管活血丹。白透骨消茎被长柔毛,基部有时带淡紫色,节[阅读全文:]
摘要: 为椴树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味苦辛,性凉。具有行气通络的功效。【药材名】白郎花 【出处】出自 《四川中药志》。 【拼音名】 Bái Lánɡ Huā 【英文名】 root-bark of Omei Lin[阅读全文:]
摘要: 白酒草(学名:Conyza japonica)是菊科白酒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台湾岛、阿富汗、缅甸、马来西亚、印度、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四川、福建、广东、云南、贵州、西藏、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生[阅读全文:]
摘要: 白金古榄,中药材名。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三筒管的块根。夏季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①《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菌痢,急性肠胃炎,疮疖肿痛。②《广西药植名录》:治蛇伤,疮疥。三筒管,又名: 青藤[阅读全文:]
摘要: 又称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变色马兜铃木质藤本。块根圆锥形,常数个相连。嫩枝纤细,具纵棱。山总管、百解薯、银袋、苦凉藤马兜铃科 马兜铃属 植物 百解马兜铃Aristolochia westland[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