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桑叶,别名有马桑、醉鱼草、鱼尾草、扶桑、闹鱼儿、蛤蟆树、上天梯、蓝蛇风。汉语拼音是ma sang,英文名是Leaf of Chinese Coriaria,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为Coriarifa ne[阅读全文:]
摘要: 马桑寄生(拉丁学名:Loranthus parasiticus (L.) Merr.)是寄生在马桑树上的寄生植物,属于桑寄生科桑寄生属,灌木,高0.7-1m。灌木,高0.7-lm。嫩枝、叶、花序和花均密[阅读全文:]
摘要: 马桑树皮,分布于华北、华东、西南、中南、甘肃、陕西、辽宁。生于山坡、溪旁、灌丛中,或栽培于庭园。树皮、木材、根入药,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祛瘀解毒之效;树皮、花梗为外科疮疡要药。马桑树乔木,高达15米,[阅读全文:]
摘要: 马桑根,中药名,马桑科马桑属植物马桑的根,植物原形态灌木。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灌丛中。主治风湿麻木,风火牙痛,痰饮,痞块,瘰疬,跌扑损伤,急性结膜炎,汤火伤。灌木,高1.5-2.5米,分枝水平开[阅读全文:]
摘要: 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是蔷薇目、豆科半灌木植物,马棘是2003年从国外引进的马棘品种资源中筛选驯化出的一个矮生新品系,经过近四年的引种驯化表现出了矮生、抗旱、观赏价[阅读全文:]
摘要: 马槟榔又名马金囊、水槟榔、紫槟榔。含有马槟榔甜蛋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产能;散瘀止血。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瘰疬[阅读全文:]
摘要: 马比木(拉丁学名:Nothapodytes pittosporoides(Oliv.)Sleum.),别名公黄珠子、追风伞,是茶茱萸(yú)科假柴龙树属矮灌木或稀小乔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阅读全文:]
摘要: 马牙七,多年生草本,具假鳞茎。叶基生,长圆状卵形,或长圆披针形,蒴果椭圆形,具纵脉,常下垂,长约2厘米。生于高山林下。分布陕西、湖北、甘肃、四川、广西等地。【异名】大仙茅(《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兰[阅读全文:]
摘要: 马牙半支,为景天科植物凹叶景天的全草。生于田野向阳处及山野溪旁岩石上。分布华东、华中、西南等地。此外,圆叶佛甲草亦同等入药,与上种的主要区别点为叶的先端钝圆而不凹。 马牙苋(《奇方类编》),酱瓣半支、旱[阅读全文:]
摘要: 马牙贯众,Athyrium pachyphlebium C.Chr.,蹄盖蕨科蹄盖蕨属植物。分布于华北及辽宁、陕西、山东、四川等地。生于海拔800-1200m的田边湿地及灌木林下岩石缝处。马牙贯众Ath[阅读全文:]
摘要: 马瓞儿为葫芦科植物马瓞儿的全草,具有消肿、拔毒、除痰、清肝等功效。马瓞儿 柔弱草质藤本,长1~2米.块根薯状。茎有柔毛或光滑,有不分枝的卷须。叶三角状卵形,长3~8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戟形,边近全[阅读全文:]
摘要: 马甲子根,中药名。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Lour.) Poir.的根。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散瘀,解[阅读全文:]
摘要: 【药名】:马甲子叶【来源】: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叶。【功效】:清热解毒。【主治】:治眼热痛,痈疽溃脓。【性味归经】:苦,凉。入心,肝二经。【用法用量】:敷患处。【拉丁名】:原植物马甲子Paliurusra[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