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虱婆草,中药名。为玄参科植物石龙尾 Limnophila sessiliflora(Vahl) Blume的全草。分布于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阅读全文:]
摘要: 华南马尾杉为石杉科马尾杉属植物,属于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省份。华南马尾杉的全草可入药,性味苦,凉。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还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咳嗽、气喘、尿路感染。有消[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茎丛生,基部有毛,高10~30厘米。基部叶倒披针形,全缘,有缘毛,叶柄长;茎生叶基部抱茎,有缘毛。头状花序大,顶生;总苞片多层,细长渐尖;花黄色,舌状花1层,舌片狭长,管状花两性。瘦[阅读全文:]
摘要: 阴地蕨(学名: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阴地蕨科阴地蕨属植物,分布于陕西、广西等地,生于海拔200-2200m的丘陵灌丛阴地或山坡草丛。有利尿、抗菌作用。阴地蕨为多年生[阅读全文:]
摘要: 蛇含,又名:蛇含委陵菜;蛇衔草。多年生草本。主根短,侧根如须状丛生。茎多数,细长,略匍匐,具疏生的绢状毛。基生叶具长柄,茎生叶较小,柄短;掌状复叶;小叶3~5,椭圆形或狭倒卵形,长3~4厘米,宽0.5~[阅读全文:]
摘要: 蛇含石,又名蛇黄,即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时口含之物。又称蛇含石。1.多见于沉积岩中和金属矿物的氧化带。2.主要由含铁矿物经[阅读全文:]
摘要: 蛇地钱为蛇苔科植物蛇苔、小蛇苔的叶状体。叶状体卷缩成团块状,灰褐色。湿润展平后呈宽带状,革质,背面有肉眼可见的菱形或六角形气室。雌雄异株。雄托呈椭圆盘状,紫色,无柄,贴生于叶状体背面,雌托呈圆锥形,着生[阅读全文:]
摘要: 蛇头细辛属于败酱科,主治外感风寒;风湿痹痛;食积腹胀。【药名】蛇头细辛 【别名】 蜘蛛香、水臭草、阿计欧、岩边香 【汉语拼音】she tou xi xi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leriana fl[阅读全文:]
摘要: 蛇婆生活于海中,是我国最普通的海蛇。以捕食蛇鳗、海鳗、小带鱼及其他小鱼为主。卵胎生。有毒。海蛇科分布于辽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沿海。 2.主要分布于东海及南海。 3.分布[阅读全文:]
摘要: 蛇婆子(学名:Waltheria indicaL.)梧桐科匍匐半灌木,高35~150cm,小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2~4.5cm,宽1.5~3cm,先端钝,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边缘有[阅读全文:]
摘要: 蛇尾草(学名:Ophiuros exaltatus),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分布于广东、广西、印度、马来西亚及大洋洲等地。秆较硬,高1-2米。叶片条状披针形,宽1-1. 5厘米。总状花序单[阅读全文:]
摘要: 蛇床子(拉丁学名:Cnidium monnieri(L.)Cuss,别名:野胡萝卜子)是伞形科蛇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蛇床子茎多数,自根茎生出,高可达60厘米,基部匍匐生根,简单或分枝,四棱形,具浅槽,常[阅读全文:]
摘要: 蛇接骨,别名回筋口干、树三七、石三七(《云南中草药》),见肿消、羊草跌打、白叶跌打(《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帕蚌板(傣名)。【来源】为菊科植物乌风七的全草。 【植物形态】 乌风七。 【采集】全年可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