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骨间神经卡压综合征(anterior interosseous entrapment nerve syndrome)是由Kiloh和Nevin于1952年报道的。随后,有关病例不断见诸报道。其发病在前[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发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trichopusFranch.)是草本植物,植株全部无毛。茎高达120厘米,上部有长分枝。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草质,顶生小叶菱状卵形、卵形、椭圆形或楔状倒卵形。花[阅读全文]
摘要: 缺血性坏死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是由于血液供应受阻而导致的骨细胞死亡。缺血性坏死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受损。股骨头(髋部)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其次为股骨膝关节端和肱骨头(肩部)。较少累及踝骨,腕舟骨和足[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三条筋(《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异名】黄脉山胡椒。【来源】为樟科植物香面叶的根、叶、皮。【植物形态】香面叶。小乔木,高4~12米。嫩枝叶被黄色或锈色的短柔毛。叶互生,近革质,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兔耳风,来源于罂粟科植物五脉绿绒蒿的全草。主治镇痉熄风,定喘,清热解毒。治小儿惊风,肺炎,咳喘。叶基生,呈莲座状,狭倒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3厘米。花茎单一,直立,高20~[阅读全文]
摘要: 羽叶嘉榄 Caruga pinnata Roxb.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5m。幼枝被柔毛,后渐脱落,有皮孔,叶迹明显,鲜树皮有白色黏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幼叶紫红色,初被柔毛,后脱落;小叶9~23,叶片[阅读全文]
摘要: 【科属】伞形科 【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肾叶天胡荽的全草。 【药用部位】全草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1400的阴湿山谷、田野和沟边、溺[阅读全文]
摘要: 髂骨致密性骨炎是髂骨与骶骨之间耳状关节部分的骨质密度增高。可为单侧或双侧。症状可于半年至数年后自行消失或缓解,此时髂骨的致密性改变并不随之消失。病因不明,可能与妊娠、外伤、感染及劳损有关。女性分娩时骶髂[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小寒药,中药名。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川西马兜铃(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f.thibetica(Franch.)S.M.Hwang)的根及藤茎。分布于四川、云南等[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巴豆,灌木,高约2米。多分枝,幼枝密被粗毛。单叶互生,卵圆形,具尖头,长10~15厘米,宽7~9厘米,下面密被白色糙毛,基脉3出,有香气。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等地。【异名】刹埂(傣名)。 【植物形态[阅读全文]
摘要: 青年性驼背(Scheuermann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引起青少年结构性驼背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清楚,该病在骨骼成熟前如未能诊断,多数只发展到轻、中度的畸形,表现一个相对良性的过程。偶尔发生严重畸形,成年病人[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巴豆树,学名CrotoncaudatusGeisel.var.tomentosaHook.f.,是大戟科下的一个种,产自云南。【拼音】 Máo Yè Bā Dòu Shù【别名】刹埂(傣)【来源】大[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柿叶为柿科植物岩柿(Diospyros dumetorum W.W.Smith[Dmollifolia Rehd.et.Wils.)的叶子。Máo Yè Shì Y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py[阅读全文]
摘要: 前斜角肌位于颈椎外侧的深部,起于颈椎3~6横突的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前斜角肌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前斜角肌水肿、增生、痉挛并上提第一肋,导致斜角肌间隙狭窄,卡压穿行其间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阅读全文]
摘要: 关节症状为多发性游走性关节疼痛,急性期常有关节红、肿、热、痛,亦可有关节活动受限及关节腔积液。非急性期多为关节发凉和酸胀感。病情变化与天气改变有明显关系,每遇寒冷或阴雨天加重。主要受累关节有指(趾)、腕[阅读全文]
摘要: 毛叶楼梯草(学名:Elatostema mollifolium)是荨麻科楼梯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95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阅读全文]
摘要: 枝圆柱状,小枝有明显条纹。叶心形,鲜绿色或暗灰绿色,具细齿;复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小,黄绿色,花期4-10月。浆果小,梨形。植物名称: 毛叶白粉藤 别名:苔郎藤、左爬藤、葫芦叶、左边藤、粗壳藤、红背丝绸[阅读全文]
摘要: 足弓是人类特有的解剖结构,系适应长期单一站立及行走的需要演变而来的,由于人的生活方式及所处的环境不同,正常人足弓的高低不一,足弓低平者并不是造成平足症的原因,只有某些原因致足骨形态异常、肌肉萎缩,韧带挛[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