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苔滑,诊断学名词,指舌苔润滑。是津液充盛之舌象。热病苔滑,是里热未解。舌淡而苔白滑或灰滑,是阴寒凝滞,或痰湿内阻。《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阅读全文:]
摘要: 痰包,病名。系指舌下生痰包,绵软不硬,作痛不安,甚或流出黄痰的病证。故又名舌下痰包。本病之病因《外科正宗》卷四认为是:“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而成。”治宜清热化痰,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可与重舌条[阅读全文:]
摘要: 吐弄舌,病状名。吐舌,指舌体伸长弛缓,出口外而不收。弄舌,指舌体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吐弄舌的病因:吐弄舌见于热性病多属心脾实热;若舌色紫赤而吐弄,[阅读全文:]
摘要: 脱神常用于客家,它在客家话中的单担任的角色是用于表示无语的感叹词。一般客家会说“真真脱神哦!”用来表示十分无语。脱神,诊法术语。即失神,是生命垂危的表现。因精气消亡,神识便失去了存。“脱神”用客家话讲出[阅读全文:]
摘要: 望形态为望诊内容之一,形指形体,包括肌肉、骨骼、皮肤等;态是动态,包括体位姿态及活动能力等。因为人体是内外统一的整体,可以通过体表了解内脏的变化,所以从望形态不但可知病者的体质、发育及营养状况,而且有助[阅读全文:]
摘要: 望诊内容之一。包括牙齿与牙龈两部分。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的经脉络于龈,故望可了解肾和胃的病变。清代温病学者对验齿辨病有所创见,认为齿的润泽枯燥,反映了肾液、胃津的变化;齿的有垢无垢,反映胃浊、胃阴的情[阅读全文:]
摘要: 望诊是指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阅读全文:]
摘要: ① 相气十法之一。即通过诊察病人面部颜色的浅淡以了解疾病的虚实的方法。《望诊遵经》:“色浅淡者谓之微,色深浓者谓之甚。微者正气虚,甚者邪气实。自微而甚,则先虚而后实;自甚而微,则先实而后虚。” ②形容同[阅读全文:]
摘要: 中医诊断学名词,二十八种病脉脉象之一。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按之欲绝,至数不明。阴阳气血诸虚,多为阳衰危证。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轻取之似无是阳气衰;重按之似无是阴气竭。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新[阅读全文:]
摘要: 根(gēn),汉语一级字,左右结构,指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如根植、根茎、根瘤。也指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如根底、根基。还指事物的本源,如根源、根由、根本。相关古文有“根,木株也。”[阅读全文:]
摘要: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闻诊 英文名称:listening and smelling 定义:医生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由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以诊察病情的方法,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方面的内容。 应[阅读全文:]
摘要: 问诊是指医生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为四诊之一。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明代[阅读全文:]
摘要: 屋漏脉,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慢而无力,如屋漏残水,良久一滴。多为胃气营卫将绝之候。屋漏脉是(十)怪脉之一。脉象特征为,脉搏频率缓慢,为21-40次/分之间,常见者多在35次/[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