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麻黄是一种中药。对于治疗清热解毒,利湿收敛,腹痛泄泻,皮肤热疹及目赤有着主治功能,外用可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全体无毛。直根较细,黄白色。 茎倾斜,有棱,多分枝,叶3~5[阅读全文:]
摘要: 地黄,中药名。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炮制后用。分为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2018年9月6日,经[阅读全文:]
摘要: 地黄叶为双子叶植物药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叶,可入药。出自《食疗本草》。【来源】为 玄参科植物地 黄的叶片, 植物形态详“ 干地黄"条。 【拉 丁 名】Rehmannia glutinosa(Gae[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主根深长。茎高约20厘米,斜上或倾斜。叶三角状心脏形或近圆心脏形,长1~6厘米,宽1~4厘米,先端锐尖或圆,基部心脏形,边缘具锯齿,齿尖有腺,两面有棕色点,无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边缘栉齿状;[阅读全文:]
摘要: 地黄花(学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 Libosch),玄参科植物。地黄花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其为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阅读全文:]
摘要: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广西中药志》),鸡血散、小罗伞(《广西药植名录》),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云南中草药》),滇地黄连、铁冬青、思茅地黄连(《文山中草药》),金丝矮陀(《云[阅读全文:]
摘要: 地龙(英文:earthworm),别称为蚯蚓。地龙是重要的中药材之一,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67种动物药中就有蚯蚓,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阅读全文:]
摘要: 紫乌头,多年生草本。块根倒圆锥形,长约5cm,直径约1.8cm。茎缠绕,有分枝,上部疏被伸展的或反曲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被反曲的短柔尾与叶片近等长,被反曲的短柔毛,或几无毛;茎中部叶的叶[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坡林下或草丛中,药用,味苦,性寒,用于清热解毒,止血。主治疮疖肿毒,蝮蛇咬伤,外伤出血。多年生草本。植株较光滑,通常无毛,高约150厘米。高150cm.茎无毛,上部呈开展或狭窄的圆[阅读全文:]
摘要: 多刺绿绒蒿(学名: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 & Thoms.)一年生草本,主根肥厚而延长,圆柱形,叶全部基生,叶片披针形,边缘全缘或波状,花芽近球形,花瓣5-8,[阅读全文:]
摘要: 多叶花椒(ZanthoxylummultijugumFranch.)为无患子目芸香科植物,藤本植物。叶长状披针形或卵状,叶轴有钩刺。淡黄绿色花序,花瓣长圆形。主要生长于云南、广西,非人工栽培。本植物种子[阅读全文:]
摘要: 多头苦荬(拉丁学名:Ixeris polycephala Cass.),别名苦荬菜、多头莴苣、深裂苦荬菜,是菊科苦荬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头苦荬株高80厘米;茎无毛;基生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基部渐窄成柄[阅读全文:]
摘要: 多头风轮菜为药唇形科植物多头风轮菜的全草,系平卧草本,高20~40厘米。全株密被柔毛。单叶对生;长椭圆形,长2~3.7厘米,宽1.3~2.5厘米,边缘有锯齿。功用清热解毒,利湿活络,凉血止痛。多头风轮菜[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