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百科分类 >> 中药百科

该分类下有10279个词条 "中药百科" 分类下的词条

钩藤根
浏览:9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1

摘要: 钩藤根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钩藤的根,味苦涩,寒入肝经,内服:煎汤,5~8钱(大剂 l~3两)。常绿木质藤本,长可达10m。小枝四棱柱形,褐色,季净无毛。叶腋有成对或单生的钩,向下弯曲,先端尖,长约1[阅读全文:]

锅焦
浏览:9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1

摘要: 锅焦,中药名。为烧干饭时所起的焦锅巴。分布于亚洲热带等地。具有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之功效。常用于健脾消食,白泻不止,老幼脾虚久泻不愈,老人脾泄。焦锅巴。味苦、甘,性平。补气,运脾,消食,止泄泻。用于[阅读全文:]

钩钱草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1

摘要: 钩钱草,中药材名。本品为灯心草科植物江南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拉丁植物名:Juncus leschenaultii Gay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功能主治为:[阅读全文:]

隔山撬
浏览:10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1

摘要: 隔山撬(又名:白首乌、豆角蛤蜊等),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味甘、微苦,用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隔山撬【别名】白首乌、白奶奶、豆角蛤蜊、过山飘、无梁藤【简介】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隔山消Cynanchum wi[阅读全文:]

锅粑
浏览:12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1

摘要: 煮饭时附着于锅底之焦饭。又称 锅焦、饭焦。以焦厚者为佳。性味甘平。能健脾消食、止泻。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久泻等。单用研末服(名黄金粉),或与 莲米、 神曲、 山楂、 鸡内金等健脾消食药配伍,作丸、散[阅读全文:]

隔山消
浏览:7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隔山消(拉丁学名为:Geranium strictipes R. Knuth),别称紫地榆,牻牛儿苗科老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隔山消的株[阅读全文:]

隔山香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隔山香拼音:ge shan xiang(英文:Angelica citriodora Hance),别名金鸡爪、鸡爪参、香前胡、鸡爪前胡、柠檬香碱草、香白芷、山竹香、九步香,为伞形科当归属植物,以根入药[阅读全文:]

革叶茴芹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革叶茴芹(学名:Pimpinella coriacea)是伞形科茴芹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950米至3,200米的地区,多生在沟边及林下,尚未[阅读全文:]

革叶蓼
浏览:10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革叶蓼是蓼亚科蓼属的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高可达1米。生于高山阴湿山沟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革叶蓼根茎粗壮,弯曲,外皮黑褐色,坚硬,多须根,肉呈粉红色。茎中空,有节。根生叶大而长,基部常有狭翅,叶柄红色[阅读全文:]

革耳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革耳,真菌的一种。子实体小或中等大。菌盖宽2-9cm,中部下凹或漏斗形,初浅土黄色,后深土黄色,茶色至锈褐色,有粗毛,革质。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地。同物异名 Lentinus leco[阅读全文:]

革质红菇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拼音名】 Gé Zhì Hónɡ Gū【别名】大红菇、红菌子、青杠菌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alutacea (Per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洗去泥沙,晒干备用。菌盖宽5-16c[阅读全文:]

骨把
浏览:5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植株高20-45cm。根茎短而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有光泽的线状披针形鳞片,先端长渐尖,全缘。骨把【拼音】Gǔ Bǎ【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镰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阅读全文:]

骨牌蕨
浏览:8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骨牌蕨(拉丁学名:Lepidogrammitis rostrata (Bedd.) Ching)为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植株。高约10厘米。根状茎细长横走,粗约1毫米,绿色,被鳞片;鳞片钻状披针形,边缘有细齿[阅读全文:]

骨碎补
浏览:9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骨碎补(拉丁学名:Davallia trichomanoides Blume),俗名狼尾蕨、磁山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是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物种。骨[阅读全文:]

骨碎补毛
浏览:6次 创建时间:2024-05-04 14:00

摘要: 主治 治外伤出血及火伤。 性味 甘,平入肝经。 用法 外用:3-6克,敷患处。【药 名】:骨碎补毛【拼 音】:GUSUIBUMAO【来 源】:为蕨类植物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或中华槲蕨根茎上的鳞片。【功 效[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