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圣济总录》卷一三九:熟干地黄丸处方:熟干地黄(焙干)120克 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炒,别研)牛膝(去苗叶,酒浸,焙)各45克 苦参(细锉,,焙干)菟丝子(酒浸,焙,捣)肉苁蓉(酒浸,切,炒)黄[阅读全文]
摘要: 熟寐丸处方:人参 乳香 朱砂各90克 枣仁(炒黑)15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治不寐。用法用量:临卧时用龙眼汤下1~2丸。摘录:《仙拈集》卷二......[阅读全文]
摘要: 熟大黄汤处方:大黄(切如豆大)生姜(切)各15克功能主治:治坠堕闪挫,腰痛不能屈伸。用法用量:上药同炒令焦黄,以水300毫升浸一宿,五更去滓,顿服。天明泻下恶物。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熟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30克 黄耆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黄芩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石膏30克(或助克)芎藭15克 当归15克 白茯苓30克 甘草15克(生用)制法[阅读全文]
摘要: 熟地补阴汤处方:熟地18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黄柏12克,菊花12克,牡丹皮9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陈皮9克。功能主治:滋补肝肾。主肝肾亏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阅读全文]
摘要: 熟地膏处方:大热地14.4千克制法:将熟地煎熬三次,分次过滤,去滓,合并滤液,用文火煎熬浓缩至膏状,以不渗纸为度,每30克膏汁,兑炼蜜30克成膏,装瓶。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添精益髓。治血虚发热,精髓不充[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烧脾散处方:赤芍药、干姜(炮),各六两半。良姜(油炒)十两,甘草(炙)四两。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久寒积冷,心气脾痛,冷痰翻胃,脐腹刺痛,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及疗[阅读全文]
摘要: 烧伤灵酊处方:虎杖、黄柏、冰片炮制:上三味,虎杖、黄柏粉碎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适量,以80%乙醇和水调整至规定[阅读全文]
摘要: 漱风散处方:荆芥穗 藁本 细辛 香附子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牙齿疼痛,齿龈肿胀。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乘热漱口,至冷吐出。不拘时候。摘录:《御药院方》卷[阅读全文]
摘要: 漱口地黄散处方:黄芩240克 甘草(生)75克 荆芥穗30克 薄荷叶3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经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生疮,闭塞不通,或口舌肿胀。用法用量:每用6克,用水150毫升,入薄荷少许,煎[阅读全文]
摘要: 溯源救肾汤处方:熟地12克 炒麦冬4.5克(去心,炒黄)多蒸白术6克 白芍药(酒炒)3克 白茯苓3,6克 生杜仲6克 川续断4.5克 牛膝6克 姜炭1.8克功能主治:健肾壮腰,调补营卫。治产后肾亏,营卫[阅读全文]
摘要: 湿香处方:沉香1.22千克 甘松 檀香 雀头香(或藿香)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鸡骨煎香各100克 麝香71克 熏陆香97.5克制法:上十味,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身体臭。用法用量:临用时以蜜和。预和不中用[阅读全文]
摘要: 湿郁汤处方:苍术9克 白术 香附 橘红 厚朴(姜汁炒)半夏(制)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各3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因雨露所袭,或岚气所侵,或坐卧湿地,或汗出衣衫,皆为湿郁,其状身重而痛,倦怠嗜卧,[阅读全文]
摘要: 湿胆汤处方:半夏(汤泡)、茯苓(去皮)、陈皮(去白)、枳实(炒),各二钱。甘草(半钱),竹茹(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瘥后调理。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摘录:明·方贤着[阅读全文]
摘要: 湿疹膏处方:青黛60克 黄柏末60克 氧化锌620克 煅石膏末620克 麻油620克 凡士林930克制法:先将青黛入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次加氧化锌研和,再加煅石膏研极细和,最后加入凡土林、麻油调[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渗湿汤处方:白术(三钱) 干姜(炮 一钱) 白芍药(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一钱) 白茯苓(去皮.一钱) 人参(一钱) 桂枝(不见火.半钱) 甘草(炙.半钱)功能主治:治坐卧湿[阅读全文]
摘要: 涩肠散处方:诃子(炮)赤石脂 龙骨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儿久痢,肛门脱出不收。用法用量:加腊茶少许,和药掺肠头上,绢帛揉入。又治痢,米汤调服。摘录:《婴童百问》卷八......[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