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胜金理中丸处方:肉桂 海螵蛸 白芥子 白胡椒各30克制法:上药研末,用神曲、生姜汁打和为丸。功能主治:治新久寒痰哮喘,声如曳锯。用法用量:每服6克,开水送下。摘录:《饲鹤亭集方》......[阅读全文]
摘要: 胜金圆处方:槟榔四两,常山(酒浸.蒸.焙)一斤。炮制:上为末,水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一切疟病,发作有时,盖因外邪客于脏腑,生冷之物内伤脾胃,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寒少热多,[阅读全文]
摘要: 《辨证录》卷十三:胜金丹处方:麝香9克 血竭90克 古石灰60克 海螵蛸30克 自然铜末(醋浸,烧七次)3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花蕊石9克 冰片3克 樟脑30克 土狗子10个 地虱(干者)3克 土[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胜金丸别名:截疟丹(《秘传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处方:槟榔120克 常山(酒浸,蒸焙)500克制法:上为末,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祛痰截疟。治一切疟病,寒热往来,发[阅读全文]
摘要: 胜红丸处方:三棱(醋炙)广茂(醋炙)青皮(去瓤,炒)陈皮(去白)干姜(炮)良姜 枳实(去瓤,炒)白术(煨)萝卜子(炒,别研)各30克 香附子60克(炒去毛)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阅读全文]
摘要: 胜寒延嗣丹处方:人参180克 白术 黄耆 菟丝子 巴戟天 鹿角胶 淫羊藿各250克 附子1个(用生甘草6克,煮汤250毫升,泡透,切片,微炒熟)茯苓 炒枣仁各120克 山药180克 远志.肉桂各60克[阅读全文]
摘要: 胜冰丹处方:白药子一两半,山豆根、红内消、黄药子、甘草(炙)、黄连,各二两;麝香(研)、龙脑(研),各二钱。炮制:上为末,用建盏盛,于饭上蒸,候冷,入脑、麝令匀,炼蜜圆如鸡头大。功能主治:治三焦壅盛,上[阅读全文]
摘要: 肾脑大补丸拼音注音:Shèn Nǎo Dà Bǔ Wán来源:家书所记:乾隆四十五年,蒙古喇嘛进贡此药并附原方,称此丸补脑强肾,常服可却病延年,白发转黑、脱齿重生。帝心大悦,服后果获大效。后乾隆皇帝得享[阅读全文]
摘要: 肾着汤处方:茯苓 白术各120克 干姜(炮)甘草各60克(炙)杏仁(去皮、尖,炒)90克制法:上锉为散。功能主治:治妊娠腰脚肿痛。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前服。摘录[阅读全文]
摘要: 《金匮要略》卷下:肾气丸别名:八味肾气丸(《金匮要略》卷上)、崔氏八味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附方)、《金匮》肾气丸(《内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医方集解))、桂附地黄丸(《医宗金鉴》卷四十三[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缩脾饮处方:缩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霍乱之后服热药[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缩砂汤处方:缩砂仁(不见火)、甘草(炒),各十二两(一本作各二两);桔梗(焙)六十两,丁香皮(不见火)六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心腹刺痛,胸膈痞闷,胁腹胀满,[阅读全文]
摘要: 《重订严氏济生方》:缩砂散处方:缩砂仁不拘多少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调服,不拘时候。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普济方》卷六十四:缩[阅读全文]
摘要: 缩砂圆处方:缩砂仁一两,高良姜、天南星(汤洗七次.焙干),各四两。炮制: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阙此。用[阅读全文]
摘要: 缩砂丸处方:缩砂30克(去皮)黄连30克(去须,微炒)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干姜15克(炮裂,锉)木香15克 吴茱萸30克(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用醋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阅读全文]
摘要: 缩泉丸处方:乌药 川椒(去目并合口者,出汗)吴茱萸(九蒸九晒)益智(炒)各等分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小便频数。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临卧盐汤下。摘录:《魏氏家藏方[阅读全文]
摘要: 缩水丸处方:甘遂15克(用麸炒透,里黄褐色)黄连(去须)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2丸,薄荷汤下,不拘时候。注意:服药期间,忌甘草三日。摘录:《杨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