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米粥处方:小米50克 鸡蛋1个制法: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烦躁失眠。用法用量: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摘录:《民间方》......[阅读全文]
摘要: 小米淮山药粥处方:淮山药45克(鲜者约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制法: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同煮为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功能主治:健脾止泄,消食导滞。适用于小儿脾胃素虚、消化不良、不思乳食、大[阅读全文]
摘要: 小米枣仁粥处方: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 蜂蜜30克制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功能主治: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用法用量: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摘录:《民间[阅读全文]
摘要: 小白薇圆处方:覆盆子(去梗)、菖蒲(微炒),各三分;白龙骨、熟干地黄、川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白薇(去苗),各一两;蛇床子(炒)、干姜(炮)、细辛(去苗)、当归(去芦.微炒)、车前子、川芎,各半[阅读全文]
摘要: 小省风汤处方:防风 南星(生)各120克 半夏(米泔浸)黄芩 甘草(生)各60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治中风痰盛。用法用量:每次12克,加生姜10片,水煎服。摘录:《丹溪心法》卷一......[阅读全文]
摘要: 小理中汤处方:苍术(米泔浸.焙)五两,生姜五斤,甘草(生用)十两,盐(炒)十五两。炮制:上碎同碾,淹一宿,焙干,碾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冲,胸胁逆满,饮酒过度,痰逆恶心,或时呕吐,心下虚胀[阅读全文]
摘要: 小甘露饮处方:黄芩 升麻 茵陈 栀子仁 桔梗(去芦,锉,炒)生地黄 石斛(去根)甘草(炙)各等分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脾劳实热,身体面目悉黄,舌干,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阅读全文]
摘要: 小理中圆处方:红豆莪茂(煨.乘热碎捣)、缩砂仁,各一两。草豆蔻(煨)、青皮(去白瓤)、陈皮(去白)、干姜(炮)、京三棱(煨.乘热碎捣)、肉桂(去粗皮),各二两。良姜、牵牛(炒香熟),各三两。阿魏(醋化.[阅读全文]
摘要: 小独圣圆处方:巴豆(连皮称半两.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钱.研),肉桂(去粗皮)一斤,础砂(研飞)一两,半夏(汤洗七次)、丁皮(舶上者)、乌梅(去核)、干姜(炮)、当归(去芦)、三棱(煨.捣碎),各四两[阅读全文]
摘要: 小犀角圆处方:巴豆二十二枚(去皮.膜.心.炒出油.细研),大黄(蒸.焙)一两一分,犀角三两,黄连(去须)、栀子(去皮)、干蓼蓝、升麻、黄芩、防风(去芦)、人参、当归(去芦)、黄蓍(去苗)、甘草(炙),各[阅读全文]
摘要: 小牛角腮散处方:牛角腮1枚(烧令赤)鹿茸 禹余粮 当归 干姜 续断各60克 阿胶90克 乌贼骨 龙骨各30克 赤小豆30克制法:上十味,研末。功能主治:治妇人带下,崩漏下血。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时用[阅读全文]
摘要: 《丹溪心法》卷三:小温中丸处方:苍术 川芎 香附 神曲 针砂(醋炒红)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功能主治:治湿热黄痘,症情较轻者。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午后、食后用酒送下。春加川芎,夏加苦参或黄[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温疫条辨》卷四:小清凉散处方:白僵蚕(炒)9克 蝉蜕10个 银花 泽兰 当归 生地各6克 石膏9克 黄连 黄芩 栀子(酒炒)牡丹皮 紫草各3克功能主治:治温病壮热烦躁,头沉面赤,咽喉不利,或唇口颊[阅读全文]
摘要: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小活络丹处方:川乌(炙)45克 草乌(炙)45克 当归30克 川芎30克 白芍15克 乳香(炙)22.5克 没药(炙)22.5克 地龙肉22.5克 香附(醋炙)30克 胆星45克[阅读全文]
摘要: 小活络丸处方:胆南星180g 制川乌180g 制草乌180g 地龙180g 乳香(制)66g 没药(制)66g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汤处方:柴胡(三钱) 人参(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一钱半) 甘草(一钱)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阅读全文]
摘要: 小橘皮汤处方:橘皮60克 生姜120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治太阳中暍,手足冷而呕哕者。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四次热服,热呷之。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三......[阅读全文]
摘要: 小柴胡加栀子汤处方:小柴胡汤加栀子。功能主治:和解。解利风热。主发黄,往来寒热,一身尽黄。用法用量:《法律》本方用法: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摘录:《玉机微义》卷四十[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