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振中汤处方:白术18克(炒)当归身6克 陈皮6克 厚朴4.5克 生明乳香4.5克 生明没药4.5克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活血通络。治腿疼、腰疼,饮食减少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本方重用白术,以健补脾胃[阅读全文]
摘要: 拯阴理劳汤组成:人参(6克)、麦门冬(12克)、白芍(12克)、生地黄(12克)、女贞子(12克)、龟板(15克)、当归(9克)、薏苡仁(9克)、橘红(9克)、牡丹皮(9克)、莲子肉(9克)、百合(9克[阅读全文]
摘要: 拯阳理劳汤配方组成:人参二钱(6克)、黄芪二钱(12克)、白术一钱(9克)、当归一钱(9克)、陈皮一钱(6克)、五味子四分(6克)、肉桂七分(6克)、炙甘草五分(6克)、生姜三片、红枣两枚。用法用量:水[阅读全文]
摘要: 张走马玉霜圆处方:大川乌(用蚌粉半斤同炒.候裂.去蚌粉不用)、川楝子(麸炒),各八两;破故纸(炒)、巴戟(去心),各四两;茴香(焙)六两。炮制:上件碾为细末,用酒打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疗男子[阅读全文]
摘要: 左金汤处方:川连(或生,或炒,随酌)吴茱萸(汤泡)制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枳壳 竹茹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转筋,手足寒,心烦热渴。用法用量:加藿香,水煎服。摘录:《随息居霍乱论》卷下......[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左经圆处方:木鳖子(去壳.别研)、白胶香(研)、五灵脂、草乌头(生.去皮.脐),各三两半。当归(去土)一两,斑蝥一百个(去头.足.翅.少醋炙熟)。炮制:上后四味为末,与前二味和[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药典》:左金丸处方:黄连600g 吴茱萸100g性状: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泻火,疏肝,和胃,止痛。用于肝火犯胃[阅读全文]
摘要: 左慈丸处方:磁石 柴胡 地黄 萸肉 丹皮 山药 茯苓 泽泻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用法用量:每次6~9克,用淡盐汤送下。摘录:《饲鹤亭集方》......[阅读全文]
摘要: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左归饮处方:熟地6~9克或加至30~60克 山药6克 枸杞6克 炙甘草3克 茯苓4.5克 山茱萸3~6克(畏酸者少用之)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治肾阴不足,阴衰阳盛。腰酸遗泄,盗汗,口[阅读全文]
摘要: 左归丸处方:大怀熟地250克 山药120克(炒)枸杞子120克 山茱萸肉120克 川牛膝90克(酒洗,蒸熟,精滑者不用)菟丝子120克(制)鹿胶120克(敲碎,炒珠)龟胶120克(切碎,炒珠)制法:上先[阅读全文]
摘要: 展筋丹处方:人参 珍珠 琥珀 当归 冰片 乳香 没药 三七各1.5克 血竭6克 麝香0.9克 牛黄0.3克制法:共为细末,收贮瓶中,置阴干处。功能主治:活血,舒筋,止痛。治损伤局部疼痛。用法用量:使用时[阅读全文]
摘要: 子芩防风散处方:条芩(酒炒)防风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血淋。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摘录:《医级》卷九......[阅读全文]
摘要: 子芩汤处方:子芩3.6克 知母 女萎各1.8克 竹叶(切)2.4克 黄柏 甘草(炙)各1.2克制法:上六味,切。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摘录:《外科秘要》卷[阅读全文]
摘要: 子芩丸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酒[阅读全文]
摘要: 子淋散处方:麦门冬(去心)赤茯苓 大腹皮(洗去沙土,姜汁拌炒)木通 甘草 淡竹叶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妊娠小便涩痛频数。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二......[阅读全文]
摘要: 子母散处方:蒺藜子 贝母各120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妇人难产,胞衣不出,子死腹中。用法用量:米饮送下1匙,半小时后再服。摘录:《产宝诸方》......[阅读全文]
摘要: 子午丸处方:榧子(去壳)60克 莲肉(去心)枸杞子 白龙骨 川巴戟(去心)破故纸(炒)真琥珀(另研)芡实 苦楮实(去壳)白矾(枯)赤茯苓(去皮)白茯苓(去皮)文蛤 莲花须(盐蒸)白牡蛎(煅)各30克制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