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栀子仁饮处方:栀子仁30克 川升麻90克 大青60克 石膏90克(捣碎)黄芩30克 生地黄60克制法:上药细锉和匀。功能主治:治妊娠热病,斑出黑色,小便如血,气急,胎欲落。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0[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栀子仁汤处方:栀子仁、赤芍药、大青、知母、升麻、杏仁,各一钱。黄芩(一钱半),石膏(二钱半),柴胡(二钱),甘草(半钱)。功能主治:治发斑烦躁,面赤咽痛,潮热。用法用量:上作一服[阅读全文]
摘要: 栀子仁散别名:栀子汤(《张氏医通》卷十五)。处方:栀子仁(熬黑)30克 白鲜皮 赤芍药 升麻各15克 寒水石 甘草(炙)各9克制法:上药为散。功能主治:治痘疹毒盛,色黑便秘。用法用量:每服3~6克,水煎[阅读全文]
摘要: 栀子仁丸处方:栀子仁制法:熔黄蜡等分,和为丸,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肺热,鼻发赤瘰,名酒渣鼻。用法用量:空腹时用茶酒嚼下。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阅读全文]
摘要: 栀子人参散处方:赤石脂1两,乌梅肉1两,栀子仁1两,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1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走哺。下焦壅热,气逆不续,呕吐不禁。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栀子乌梅汤处方:栀子、黄芩,各二钱。柴胡(三钱),甘草(一钱),乌梅(三个.去核)。功能主治:治伤寒瘥后不得眠。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竹叶十四片,豆豉三十粒,煎至[阅读全文]
摘要: 栀子二陈汤处方:炒栀子1钱,川芎5分,胆星5分,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功能主治:刺心嘈杂,干噎。用法用量:方中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用量原缺。摘录:《活人心统》卷下......[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栀子丸处方:栀子仁30克 栝楼子(炒)苦参(锉)各30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醋渍鸡子黄、白2枚,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脏瘀热不散,心神烦乱,小便赤涩,或小便如柏汁。[阅读全文]
摘要: 栀姜饮处方:山栀仁15枚(炒焦)功能主治:治胃热作痛。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入生姜自然汁10毫升令辣,再煎少沸,热饮。或入川芎3克尤妙。如用此方及劫痛药不止者,须用元明粉3克,服之立效[阅读全文]
摘要: 柞叶汤别名:柞木散(《普济本事方》卷六),柞木饮子(《外科精要》卷上)。处方:柞木叶(干)120克 干荷叶120克 萱草根(干)60克 甘草节30克 地榆30克制法:上药锉细。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用法[阅读全文]
摘要: 枳连丸处方:陈枳壳90克 川黄连90克 槐花(炒)60克制法:上药为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痢疾,里急后重,赤白相杂。用法用量:每服70丸,白汤送下。摘录:《活人心统》卷一......[阅读全文]
摘要: 枳芎散处方:枳实(炒)川芎各15克 粉草(炙)7.5克功能主治:治左胁刺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大枣,煎汤调服,酒调亦可,不拘时候。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阅读全文]
摘要: 枳缩二陈汤处方:枳实(麸炒)3克 砂仁2.1克 白茯苓(去皮)贝母(去心)陈皮 苏子(炒)瓜蒌仁 厚朴(姜汁炒)香附(童便炒)各2.1克 川芎2.4克 木香 沉香各1.5克 甘草1克功能主治:治关格,上[阅读全文]
摘要: 枳椇子丸处方:枳椇子60克 麝香3克制法:上药研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饮酒过多,又受酷热,津枯血涩,小便并多,肌肉消铄,专嗜冷物寒浆。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盐汤吞下。摘录:《世医[阅读全文]
摘要: 枳梗汤处方:枳壳 桔梗 甘草各等分功能主治:治结胸痞气及胸满不利,烦闷欲死。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表热或寒热往来,加柴胡、黄芩;内热,加黄连;痰喘,加瓜蒌仁;口燥,去半夏,加天花粉。摘录:《医学入门》卷[阅读全文]
摘要: 枳桔栀豉汤处方:生枳壳3~5克 焦山栀6~9克 苏薄荷2.4~3克 苦桔梗3~4.5克 淡豆豉6~9克 青连翘6~9克 青子芩3~4.5克 生甘草1.2~1.8克 西茵陈6~9克 贯众6~9克 鲜竹叶3[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