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杜松实又名杜松子,为柏科植物杜松的果实。杜松种子的药理作用是石油醚提取物,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稀释至1:1600仍能制止细菌发育,将石油醚浸膏顺次用3%碳酸氢钠、3%碳酸钠、3%氢氧化钾[阅读全文:]
摘要: 杜梨(拉丁学名:Pyrus betulifolia Bunge),俗名灰梨、野梨子、海棠梨、土梨、棠梨,是蔷薇科梨属的乔木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无危(LC)物种。杜[阅读全文:]
摘要: 杜楝,中药名。为楝科植物杜楝Turraea pubescensHellen 的枝叶。分布于广东、海南。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泄泻,痢疾,咽喉肿痛,外伤出血。枝叶。味苦,性凉。归心、肝、肺、[阅读全文:]
摘要: 杜父鱼,又叫大头鱼,锯鲉,属鲉形目,杜父鱼科。这是一类在咸水和淡水中都能找到的小鱼,主要栖息在北半球。杜父鱼头大而扁,向尾巴方面逐渐变小,胸脊较大,像扇子。表皮通常没有鱼鳞。杜父鱼又叫大头鱼 ,锯鲉,属[阅读全文:]
摘要: 杜茎山(拉丁学名:Maesa japonica(Thunb.)Moritzi. ex Zoll.),别名为金砂根、白茅茶、白花茶等,是报春花科杜茎山属灌木,《IUCN红色名录》无危物种(LC)。杜茎山小[阅读全文:]
摘要: 杜衡(拉丁学名:Asarum forbesii Maxim.),俗名水马蹄、马辛、土细辛,是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植物。杜衡叶宽心形或肾状心形,长3-8厘米,先端钝[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兰,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 (D. Don) Makino)的假鳞茎。杜鹃兰为卵球形或近球形,外观呈紫红色。分布于陕西及西南、东南诸地。有清热解毒、[阅读全文:]
摘要: 杜香(拉丁学名:Ledum palustreL.)杜鹃花科杜香属灌木。高可达50厘米。枝纤细,叶线形,边缘强烈反卷,花小型多数,乳白色;密生锈色茸毛;萼片卵圆形,蒴果卵形,花果期6~8月。分布区域:黑龙[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别称映山红、山石榴等,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落叶灌木。杜鹃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主产东亚和东南亚,杜鹃花喜酸性肥沃土壤。耐荫凉[阅读全文:]
摘要: 杜鹃花叶来源于双子叶植物药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叶,有药用效用。杜鹃花叶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嫩叶,植物形态详杜鹃花条。 【化学成分】叶和嫩枝中含黄酮类、香豆精、三萜类[阅读全文:]
摘要: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5m。多分枝,幼枝密被红棕色或褐色扁平糙伏毛,老枝灰黄色,无毛,树皮纵裂。药材原料 为杜鹃花科植物杜鹃花的果实。花芽卵形,背面中部被褐色糙伏毛,边缘有睫毛。叶二型;春叶纸质,较短[阅读全文:]
摘要: 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之中,称得上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很广泛。白居易赞曰:“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药皆嫫母”。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中国以杜鹃种[阅读全文:]
摘要: 棣棠花(拉丁学名:Kerria japonica(L.) DC.),别名黄度梅、蜂棠花等,蔷薇科棣棠花属植物。棣棠花叶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重锯齿,上面无毛或有稀疏短柔毛,下面[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