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蚱蝉,别名碉、鸣蜩、蝒等,中药名,为蝉科蚱蝉属动物黑蚱(Cryototympana pustulata Fabr.)的全体,分布于中国辽宁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蚱蝉味咸、甘,性寒,具有清热、熄风、镇惊之功效[阅读全文:]
摘要: )用于风湿痹痛之症,如为湿热郁阻者,可配防己、薏苡仁、滑石等同用;肢体不遂、麻木,可与防风、当归、白茄根等配伍。炒热外敷,还有温通血脉利痹止痛之效。用于霍乱吐泻转筋,腹痛等症,配伍黄芩、木瓜、吴茱萸同用[阅读全文:]
摘要: 药材基源:为鳖镰科动物地鳖或冀的雄虫全体。采收和储藏:野生者在夏、秋季捕捉,人工饲养者可随时捕捉。捕到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药名】䗪虫 【别名】地鳖、土鳖、过街、簸箕虫、蚵蚾虫、地鳖虫、地蜱虫、地[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学名:Araneida;Araneae),节肢动物门蜘蛛纲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丰富的捕食性天敌。蜘蛛体长1-90毫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对生存环境极度敏感,由于全球地理条件、生态条件各异[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果(拉丁学名:Cyclocodon lancifolius (Roxb.) Kurz),别名长叶轮钟草、轮钟草、肉算盘等,是菊目桔梗科轮钟草属的植物。蜘蛛果茎高3米,叶片对生、卵形,花常5-6数、单[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果茎叶为桔梗科植物长叶轮钟草的茎叶,具有益气补虚、被动瘀止血、散结止痛等功效。长叶轮钟草 多年生直立或蔓性草本,茎高可达3m。根胡萝卜状。通常全株无毛,中空,分枝多而长,平展或下垂。叶对生,偶有3枚[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网是由部分种类的蜘蛛吐丝所编成的网状物,用以捕获昆虫、小型脊椎动物等作食物,或用以结巢居住。蜘蛛网由一根随微风或气流飘荡的“搜索丝”、一根悬垂丝以及悬垂丝中段的第三根丝组成Y形,再加上50多条线形成[阅读全文:]
摘要: 【拼音】 Zhī Zhū Tuì Ké 【英语】 Spider slough 【别名】蜘蛛壳(《备急方》)。 【来源】药材基源:为圆蛛科动物大腹圆蛛的蜕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anea ventr[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香,中药名。为败酱科植物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的干燥根茎和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本品根茎呈圆柱形,略扁,稍弯曲,少分枝,长1.5~8cm,直径0.5~2cm[阅读全文:]
摘要: 蜘蛛目螲蟷科的通称。体长1~3厘米。螯肢发达,前端有几排刺组成的螯耙。多数种类仅有4个纺器。全球约500余种。穴居地下,洞内衬以丝膜。绝大多数穴口有可以开启的活盖,盖上有伪装。除捕食外,雌蛛很少离洞。但[阅读全文:]
摘要: 蟅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或姬蠊科昆虫赤边水蟅的雌性全虫。 地鳖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雌虫长约3厘米,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 头小,向腹面弯曲。 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脏形;单眼2个[阅读全文:]
摘要: 蟑螂(拉丁学名:Blattodea),又称黄嚓、曱甴、小强,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是常见的医学昆虫。其成虫身体呈长椭圆形、腹背扁平,刚蜕皮为乳白色,渐成棕褐色,头部有1对细而长的触角,能产生恶[阅读全文:]
摘要: 装饰卷柏为卷柏科植物装饰卷柏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功效。茎匍匐,侧枝有时 直立,常密集成丛,高约5cm。叶二型,互生,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卵形,长1.2-1.5mm,宽0.8-1mm,[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