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除热粉处方:寒水石(碎)、芒消、滑石(碎)、石膏(碎)、赤石脂(碎)、木香、大黄(锉)、甘草(锉)、黄芩(去黑心)、防风(去叉)、芎藭、麻黄根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蛤粉1升,药末3合,相和,再筛。功能[阅读全文]
摘要: 《张氏医通》卷十五:除热清肺汤处方:石膏9克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楼根各3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甘草1.5克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阅读全文]
摘要: 《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除热汤处方:白芷根苗 苦参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主小儿于立夏之后,有病身热者。用法用量:用清浆水煎,再入盐少许,以此浴儿。浴毕用凉肌粉粉之。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三[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热方处方:龙骨4两,大黄4两,干姜4两,牡蛎3两(熬),滑石3两,赤石脂3两,白石脂3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制法:上为末,韦囊盛。功能主治:大人风及小儿惊病、瘈疭,日数十发。用法用量:大人3指[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热地黄汁汤处方:地黄汁半合,黄芩3分,大黄1分,甘草(炙)1分,栀子仁2分。功能主治:变蒸时患惊痫。已服四味汤紫丸,下后犹热,腹胀目视。用法用量:水8合,煮4合,去滓,下地黄汁。每服1合,日3夜1。摘[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热三黄丸处方:大黄2分,黄芩2分,黄连2分,当归2分,茯苓2分,桂心2分,干姜2分,芍药2分,栀子14枚(擘),柴胡3分。制法:上捣筛,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功能主治:骨热,身多疮,瘰疬,痈肿。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丹台玉案》卷五:除烦清心丸处方:知母 黄连 天冬各30克 麦冬45克 朱砂9克制法:上药研末,荷叶汤糊为丸,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清心除烦,养阴安神。主胆怯心惊,烦躁口苦。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白[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烦宁躁汤别名:《不居集》上集卷十六。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清热安神。主痨瘵烦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麦冬、五味、人参生津液而补元气;知母、生地、麦冬清肺肾而滋阴液;枣仁、茯神补血安神。诸药合用,[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烦宁燥汤处方:生地2钱,麦冬3钱,枣仁2钱,人参1钱,茯神1钱,知母1钱5分,五味子3分。功能主治:劳烦过度,忧虑伤神,血少液枯,肾衰水涸,而致虚劳烦热,内热口渴,神昏躁妄,脉虚数无力。各家论述:麦冬[阅读全文]
摘要: 除烦四物汤处方:当归(酒洗)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1钱,天花粉1钱,五味子10个,麦门冬(去心)8分,前胡8分,干葛8分,淡竹叶10个,人参7分,石膏1钱。制法:上锉。功能主治:虚损,面上心中时[阅读全文]
摘要: 除湿饮处方:苍术(炒)白术(炒)地骨皮 白鲜皮 白附子 五加皮 僵蚕(炒)秦艽 连翘 白芷 羌活各3克 防风3克 蝉蜕9克 生草3克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祛风止痒。主身受潮湿,遍体瘙痒,或起疙瘩,或成疥疮[阅读全文]
摘要: 除湿酒处方:虎胫骨9克 防己9克 独活6克 云苓9克 杜仲9克 萆薢9克 晚蚕砂9克 松节9克 茄根12克 木瓜12克 苍耳子12克 枸杞子12克 秦艽9克 桑枝15克 牛膝3克 狗脊9克 续断9克 伸[阅读全文]
摘要: 除湿逐丹汤处方:防风3分,苍术3钱,赤茯苓5钱,陈皮5分,厚朴1钱,猪苓1钱,山栀子3钱,甘草3分,白术3钱,薄桂3分。功能主治:肺脾湿热,满身发斑,色皆黄白,斑上有水流出,时而作疼,久之皮烂。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除湿达原饮处方:槟榔6克 草果仁1.5克(研)厚朴3克(姜汁炒)白芍3克 甘草3克 栀子1.5克(研)黄柏1.5克(酒炒)茯苓9克功能主治:燥湿清热,开达膜原。主瘟疫兼湿热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阅读全文]
摘要: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除湿解毒汤处方:白鲜皮15克 大豆黄卷12克 生苡米12克 土茯苓12克 山栀子6克 丹皮9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12克 地丁9克 木通6克 滑石块15克 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主急[阅读全文]
摘要: 《兰室秘藏》卷下:除湿补气汤别名:清神补气汤(《兰室秘藏》卷下)、清阳补气汤(《医学纲目》卷十二)。处方:升麻18克 苍术12克 酒黄柏 柴胡 黄耆各9克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当归各6克 五味子 陈皮[阅读全文]
摘要: 《重订通俗伤寒论》引林羲桐经验方:除湿蠲痹汤处方:杜苍术2钱,赤苓2钱,生于术1钱半,泽泻1钱半,广皮1钱半,川桂枝8分,拌研滑石4钱(包)。功能主治:着痹,麻木不仁。用法用量:先用酒炒桑枝、青松针各1[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