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没食子丸处方:没食子 地榆各15克 黄柏(锉,蜜炒)60克 黄连(锉,炒)45克 酸石榴皮30克制法:上药捣碎,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肠虚受热,下[阅读全文]
摘要: 没药除痛散处方:蓬莪茂(炮)30克 当归(焙)玄胡索 五灵脂 肉桂 良姜(炒)蒲黄(炒)各23克 甘草 没药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温经逐寒,化瘀止痛。治经寒血瘀,腹中坚痛,月经不调,脉紧涩滞[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没药降圣丹处方:自然铜(火煅.醋淬十二次.研末水飞过.焙)、川乌头(生.去皮.脐)、骨碎补(去毛)、白芍药、没药(别研)、乳香(别研)、当归(洗.焙),各一两;生干地黄、川芎,[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没药散处方:没药(一两) 独活(一两半) 晚蚕沙(微炒.一两半) 芎藭(一两半) 防风(去芦.一两) 蔓荆子(一两) 当归(一两) 赤芍药(一两) 桂心(一两) 虎胫骨(一两.酥[阅读全文]
摘要: 没药丸别名:十味没药丸(《景岳全书》卷六十四)。处方:没药 乳香 川芎 川椒 芍药 当归 红花 桃仁 血竭各30克 自然铜12克(火煅七次)制法:上药为末,用黄蜡120克熔化,入前末,速搅匀,丸如弹子大[阅读全文]
摘要: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母鸡汤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白茯苓 麻黄根 牡蛎各9克(煅)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固表止汗。治产后蓐劳,虚汗不止。用法用量:上用母鸡1只,去毛杂,用水1.2~1.4升,同药煮至60[阅读全文]
摘要: 毛姜浸酒处方:毛姜。制法:将毛姜浸于75%酒精内至成糊状。功能主治:白癜风,斑秃。用法用量:外涂患部皮肤,每日2至3次。摘录:《外伤科学》......[阅读全文]
摘要: 母丁香膏处方:五灵脂30克 丁香14个 母丁香7个制法:上为细末,以犬胆和丸,如豌豆大,捏扁阴干。功能主治:治吐逆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饼子,倒流水下。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四......[阅读全文]
摘要: 梦灵丸处方:羊子肝(去皮、膜,薄批作片,线串,日中晒)7叶 太阴玄精石(研)石决明(洗净)黄连(去须)各30克 蕤仁(研)15克制法:上五味,捣研为末,用陈粟米粥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肝明目。治[阅读全文]
摘要: 梅蜜饮处方:陈白梅 陈细茶功能主治:治热痢。用法用量:用蜜、水各半煎服。若冷痢,用生梅汁、蜜水各半同煎,以木香、生豆蔻为佐。摘录:《痢疟纂要》卷十......[阅读全文]
摘要: 梅苏丸处方:白梅肉 紫苏叶 乌梅肉各15克 人参7.5克 麦门冬(去心)23克 百药煎90克 甘草(炙,锉)45克 诃梨勒(炮,去按)7.5克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末,炼黄蜡汁拌和为丸,如鸡头子大。功能主[阅读全文]
摘要: 梅花点舌丸处方:牛黄60g 珍珠90g 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胆30g 雄黄30g 朱砂60g 硼砂30g 葶苈子30g 乳香(制)30g 没药(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阅读全文]
摘要: 梅花点舌丹处方:没药 硼砂 藤黄 熊胆 乳香 血竭 葶苈 大冰片 沉香各3克 蟾酥 麝香各6克 珍珠9克 朱砂 牛黄各6克制法:上药各制为末,将蟾酥用人乳化开,入末和捣,为500丸,如绿豆大,金箔为衣。[阅读全文]
摘要: 梅花五气丹处方:梅花冰片1.5克 当门麝香1.5克 轻粉 辰砂各1.8克 乳香 没药 血竭 明雄黄各3克 真蟾酥(预于端午前寻之,至午日取6克,用人乳调膏)制法:各研极细,对准分数,于端午日辰时制度,候[阅读全文]
摘要: 梅花汤处方: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各等分功能主治:治三消渴利。用法用量:每用30克,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渴则饮,不拘时。摘录:《三因极—病证方论》卷十......[阅读全文]
摘要: 梅煎散处方:赤芍药 黄连 甘草各30克 罂粟壳9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清热止痢。治小儿暑毒下痢,烦渴肚疼,发热。用法用量:三岁小儿每服3克,用水100毫升,乌梅1个,煎至3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阅读全文]
摘要: 梅核气汤处方:香附子12克,青皮12克,陈皮12克,木香12克,郁金9克,乌药9克,苏梗12克,厚朴花9克,制半夏9克,山豆根9克,射干9克,甘草3克。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咽利膈。主痰湿中阻,痰气上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