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内补芎藭汤处方:川芎 干地黄各12克 芍药15克 桂心6克 甘草 干姜各9克 大枣40枚功能主治:治产后出血过多,虚羸少气,腹中绞痛。用法用量:上七味,嚼咀。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一日[阅读全文]
摘要: 内补五香丸处方:沉香30克 熏陆香30克 木香30克 藿香30克 丁香30克 续断30克 熟干地黄60克 白芍药30克 侧柏子30克(炮裂,去皮、脐)石长生30克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阅读全文]
摘要: 内补当归建中汤别名:当归建中汤(《千金翼方》卷六)。处方:当归12克 芍药18克 甘草6克 桂心9克 生姜18克 大枣10枚制法:上六味,哎咀。功能主治:温中健胃。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疴痛,吸吸少气,或[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内补丸处方:黄连30克(去须,微炒)当归22.5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阅读全文]
摘要: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内疏黄连汤别名: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处方: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连翘60克制法:上药除槟榔、木香为细末外,余并锉。[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内灸散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熟干地黄(洗.焙)、肉桂(去粗皮),各一两半;甘草(炙赤)、山药、当归(去芦.洗)、白术、白芷,各八两;干姜(炮)、川芎、黄蓍(去苗),各二两;[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退管丸处方:蜂房1个(带子者,煅存性)刺猬皮1个(重150克者,煅存性)血竭60克 象牙(醋炒,为末)15克 僵蚕 蝉蜕 木香 火消 乳香 没药各9克制法:上药研末,用黄蜡240克,熬黑取起,待温入[阅读全文]
摘要: 《医学启蒙》卷三:内消瘰疬丸处方:夏枯草240克 玄参 青盐各150克 海藻 川贝母 薄荷叶 天花粉 海蛤粉 白蔹 连翘(去心)熟大黄 生甘草 生地黄 桔梗 枳壳 当归 消石各30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糊[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腺瘤汤处方:土茯苓30克,苦参10克,天花粉10克,角刺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桔梗10克,夏枯草10克,郁金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涤痰清热,理气散结。主痰气郁结。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浸酒处方:鲜仙人掌250g 羌活30g 炒杏仁30g 白酒1000ml炮制:将上述3味药材捣成粗末,装入纱布袋中,放入干净的瓶子内;倒入酒浸泡,密封;7日后开封,去掉药袋,过滤备用。功能主治:清热解[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沃雪汤处方:青皮 陈皮 乳香 没香 连翘 黄耆 当归 甘草节 白芷 射干 天花粉 穿山甲 贝母 白芍药 金银花 皂角刺各2.4克 木香1.2克 大黄6克功能主治:治发背,五脏内痈,尻臀诸肿,大小肠痈[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昆布散处方:昆布30克(洗去咸味)海藻30克(洗去咸味)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牛蒡子15克(微炒)连翘15克 防风15克(去芦头)玄参15克 何首乌30克 牵牛子15克(微炒)甘草15克(炙令[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内消散处方:川大黄 黄芩 黄连(去须)黄柏 地龙(炒令黄)乳香各30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妇人乳痈初起。用法用量:用生地黄汁调匀,涂于肿毒上,干[阅读全文]
摘要: 内消丸处方:莪术(炮)三棱(炮)各9克 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30克 牵牛(头末)250克 薄荷叶 皂角(不蛀者,水煮软揉取汁,去滓,熬成膏)沉香各15克制法:上药除皂角、牵牛末外,均研为末,再入牵[阅读全文]
摘要: 内托黄耆散处方:川芎 当归 陈皮 白术 黄耆 白芍 穿山甲 角针各3克 槟榔0.9克功能主治:治脏毒已成,红色光亮,宜服此药溃脓。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00毫升,空腹时服。摘录:《外科正宗》卷[阅读全文]
摘要: 内托黄耆丸处方:黄耆250克 当归90克(洗,焙)肉桂(去粗皮)木香 乳香(别研)沉香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用绿豆粉120克、生姜自然汁煮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疮疡误治,邪滞经络,白脓赤[阅读全文]
摘要: 内托消毒散处方:人参9克 黄耆30克 防风9克 白芷9克 川芎9克 当归9克 桔梗6克 连翘12克 升麻9克 柴胡6克 金银花15克 甘草节6克功能主治:治发颐有脓不消者。用法用量:水、酒各150毫升,[阅读全文]
摘要: 内托散处方:人参 黄耆 甘草 川芎 当归 防风 白芷 桔梗 白芍 厚朴 木香 肉桂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疮顶陷不起,根窠不红或灰白色,寒战咬牙者。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浆不满者,水、酒各半[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