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秦艽饮子处方:秦艽(去芦)当归(去芦,酒浸)芍药 白术 官桂(去皮,不见火)陈皮 茯苓(去皮)熟地黄(蒸酒)半夏(汤炮七次)小草 川芎各30克 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治五疸。口淡,耳鸣,脚弱,微寒发[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防风汤处方:秦艽 防风 当归身 白术各4.5克 炙甘草 泽泻各1.8克 黄柏1.5克 大黄(煨)橘皮各0.9克 柴胡 升麻各0.6克 桃仁30个 红花少许功能主治:治痔漏,每日大便时发疼痛。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苍术汤处方:秦艽(去苗)桃仁(汤浸,去皮,另研)皂角(烧存性,研)各3克 苍术(制)防风各2.1克 黄柏(去粗皮,酒洗)1.5克 当归梢(酒洗)泽泻各0.9克 槟榔0.3克(另研)大黄少许功能主治:[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羌活汤处方:羌活3.6克 秦艽 黄耆各3克 防风2.1克 升麻 炙甘草 麻黄 柴胡各1.5克 藁本0.9克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痔漏成块下垂,痒甚者。用法用量:用水300毫[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白术丸处方:秦艽(去芦)桃仁(汤浸,去皮、尖)皂角仁(烧存性)各30克 当归梢(酒浸)泽泻 枳实(麸炒黄)白术各15克 地榆9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熟汤打面糊为丸,如鸡头子大,令药光[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竹沥汤处方:秦艽(二两.去苗) 竹沥(一升) 石膏(三两) 白茯苓(一两半) 龙齿(一两半) 玄参(一两) 防风(一两) 生铁(二十斤.用水二斗.煮取一斗.去铁)炮制:上为散,入铁汁中煮取五升,去滓[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牵正汤处方:秦艽15克,白芍15克,茯芩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羌活10克,生地18克,防风6克,白术12克。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风痰阻络。(面神经麻[阅读全文]
摘要: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别名: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处方:秦艽(去芦)30克、 防风(去芦)黄芩 麻黄(去节)甘草(炙)玄参(去芦)犀角屑 牛蒡子(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升麻各22[阅读全文]
摘要: 《太平圣惠方》卷十:秦艽散处方:秦艽30克(去苗)柴胡30克(去苗)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22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葛根22克(锉)制法:上药捣为粗末。功能主治:治伤寒汗后,余热不除[阅读全文]
摘要: 《杨氏家藏方》卷十:秦艽扶羸汤处方:柴胡(去苗)60克 人参(去芦头)鳖甲(米醋炙)秦艽 地骨皮各45克 半夏(汤洗七遍)紫菀茸 甘草各30克 当归(洗,焙)38克功能主治:益气滋阴,退热除蒸。治肺痿骨[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当归汤处方:大黄(煨)12克 秦艽 枳实各3克 泽泻 当归梢 皂角仁 白术各1.5克 红花少许 桃仁20个功能主治: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寄生汤处方:秦艽 寄生 白芍(七日内用赤芍)当归 熟地(七日内用生地)蒲黄(半生半熟)川断 独活 广皮 红花 山楂 香附 乌药功能主治:和营卫,祛风湿。治产后血虚,外感风湿,血瘀经隧,遍身疼痛。用法[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地黄汤处方:秦艽 生地 当归 白芍(炒)各4.5克 川芎 防风 荆芥 升麻 白芷 蔓荆子 大力子(蒸)羌活各3克 甘草(炙)1.5克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活血通络。治风热血燥,筋骨作痛。用法用量:水煎[阅读全文]
摘要: 秦艽升麻汤处方:升麻 干葛 甘草(炙)芍药 人参各15克 秦艽 白芷 防风 桂枝各9克制法:上药哎咀。功能主治:疏风散寒,益气扶正。治老年中风。风寒客手足阳明经,口眼歪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用法用量:[阅读全文]
摘要: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秦艽丸处方:秦艽、防己、松脂(炼成者),各一两半。枳壳(麸炒)、蒺藜(炒.去角),各二两半。川芎、苦参、白术、防风(去叉)、附子(炮裂.去皮脐)、蒴翟、干姜(炮),各一两。炮制:[阅读全文]
摘要: 秦皮散处方:秦皮、滑石(桂府者.捣碎)、黄连(去须),各十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风毒,赤眼肿痛,痒涩眵泪,昏暗羞明。用法用量:每用半钱,沸汤泡,去滓,温热频洗。摘录:《宋·太平惠民和[阅读全文]
摘要: 秦桂丸处方:秦艽 桂心 杜仲 防风 厚朴各22克 附子(生)白茯苓各45克 白薇 干姜 沙参 牛膝 半夏各15克 人参30克 细辛67.5克制法:上十四味,并生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功能主治:治[阅读全文]
摘要: 秦柏熏眼方处方:秦皮9克,川柏9克,川椒9克,薄荷6克,荆芥6克,防风6克。功能主治:清热祛风。主风热上攻于目。用法用量:上药共煎,熏洗患眼,每次熏20-30分钟,每剂煎2次用之。摘录:何宏敏方....[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