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燥阴散处方:苍术(盐、酒炒)青皮 乌药 山楂 吴萸(盐、酒炒)小茴(盐、酒炒)橘核 青木香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细末。功能主治:治疝气因湿而成,阴汗瘙痒。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盐、酒调下。摘录:《医林[阅读全文]
摘要: 燥肠丸处方:附子1个(炮)龙骨15克 干姜30克 吴茱萸15克 米壳15克 诃黎勒皮15克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寒汗下后,大小便自利,膻中痛者。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下[阅读全文]
摘要: 煮黄丸别名:煮雄丸(《脉因证治》卷上)。处方:雄黄30克(另研)巴豆15克(生用,去皮,研烂)制法:上二味,入白面60克,合和研匀,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泻结导滞。治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卒发心[阅读全文]
摘要: 《苏沈良方》卷二:煮肝散处方:紫菀 桔梗 苍术 芍药各等分功能主治:治肝痿脚弱,及伤寒手足萎缩不随者。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每次12克,加入羊肝半具,大竹刀切,勿犯水,勿令血散,再加盐、醋。葱、姜、酒同煮[阅读全文]
摘要: 照水丹别名:点水丹(《普济方》卷七十八)。处方:朱砂15克 海螵蛸3克制法:上二味,乳钵内细碾,水飞过,澄取;又用黄蜡少许熔化入药;待要用时,就火旋丸,如萝卜子大。功能主治:治眼翳;赤翳攀睛贯瞳仁。用法[阅读全文]
摘要: 炙肝散别名:猪肝散(《普济方》卷二○八)。处方:白术 白芍药 山白芷 桔梗各120克功能主治:逐胃中风,益脾进食。治脾泄久不愈,虚弱瘦损,食少倦怠,或大便频泄不止。用法用量:上药各为生细末。用不入水豮猪[阅读全文]
摘要: 炙粉草膏处方:大粉草(120克,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90克 当归身90克功能主治:治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既溃者即敛。用法用量:水750毫升[阅读全文]
摘要: 《伤寒论》:炙甘草汤别名:复脉汤(《伤寒论》)。处方: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 生地黄30克 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 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 大枣30枚(擘)功能主治:益气养血,[阅读全文]
摘要: 炙皂散处方:不舯皂角500克(去皮)生地黄1千克(取汁)生姜1千克(去皮,取自然汁)功能主治:治风牙疼痛。用法用量:上药以皂角蘸汁,慢火炙尽为度。每日早晨以牙刷刷皂角浓汁出,揩牙。旬日后更无一切齿疾。摘[阅读全文]
摘要: 澡豆处方:大豆黄150克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去皮)各60克 丁香15克 麝香3克 冬瓜仁 茅香各17克 猪胰5具(细切)制法:上九味,捣细过罗,与猪胰混合,曝干再捣,筛取细末。功能主治:治手干燥。[阅读全文]
摘要: 滞下丸处方:川黄连(如法制)500克 滑石末250克 槟榔120克 炙甘草90克 木香(为末,和水隔汤燖)75克 枳壳(炒)150克 白芍药(酒炒)150克制法:上为细末,用荷叶汤稍加姜汁糊成丸,如绿豆[阅读全文]
摘要: 滋阴除湿汤处方: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各3克 柴胡黄芩 陈皮 知母 贝母各2.4克 泽泻 地骨皮甘草各1.5克功能主治:治鹳口疽初起,朝寒暮热,日轻夜重,状如疟疾。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阅读全文]
摘要: 《寿世保元》卷六: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3克 白芍3.6克 川黄柏(蜜水炒)3克 生知母3克 怀熟地黄4.5克 天花粉3克 生甘草3克 元参6克 白桔梗(去芦)9克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滋阴[阅读全文]
摘要: 滋阴降火方处方: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元,元参15克,丹皮9克,石斛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锦灯笼9克,花粉15克,黄芪9克,金莲花12克,马蔺子9克。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主脾肾阴虚,虚火上炎[阅读全文]
摘要: 滋阴补髓汤处方:生地15克 龟版24克 黄柏3克《盐水炒)知母3克(盐水炒)虎胫骨4.5克(炙)枸杞9克 当归6克 党参12克 茯苓6克 白术3克 金毛脊4.5克 川断6克 牛膝6克功能主治:滋阴补髓。[阅读全文]
摘要: 滋阴百补丸处方:香附子5C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盐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干)益母草250克(端牛:日采,去土)当归180克(酒洗)川芎120克 熟地黄120[阅读全文]
摘要: 滋阴甘露丸处方:生地600克 熟地600克 天冬360克 枇把叶500克 石斛500克 酒黄芩300克 枳壳240克 茵陈180克 元参60克 甘草180克 麦冬36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