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扁豆衣,为豆科扁豆属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种皮。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阅读全文]
摘要: 扁轴木Parkinsonia aculeata Linn.(概述图参考来源)具刺灌木或小乔木,高达6米,具光滑绿色的树皮。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叶轴和托叶变成刺;羽片1-3对,簇生在刺状、极短的叶轴上;羽轴[阅读全文]
摘要: 扁青,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呈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蓝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阅读全文]
摘要: 扒地蜈蚣,中药名。为捩花目、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分布于广东、广西等地。根和叶入药,性平味微酸、涩,具有活血散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为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扒地蜈蚣 Tsiang的根和叶[阅读全文]
摘要: 报春花,中药材名,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功能主治为: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止血,治小儿高热抽风,急性胃肠炎,痢疾。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条纹报春的花朵。6~8月采收。分布西南及西藏、[阅读全文]
摘要: 抱树莲为水龙骨科抱树莲属小型附生植物,民间别名抱石莲、瓜子菜、飞莲草等等。全草都能药用,能解热消炎,驱风散寒,清肺止咳及止血。根状茎细长横走,粗约1毫米,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中部深棕色,边缘淡棕色并具[阅读全文]
摘要: 拔毒草,中药名。为管状花目、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台湾等地。全草入药,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吐血,衄血,赤痢,淋痛,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阅读全文]
摘要: 蓝雪科角柱花属植物紫金莲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 和蓝雪花C. plumbaginoides Bunge,以根入药。夏秋采集,晒干。甘、辛,温。解痉,镇痛。用于胃[阅读全文]
摘要: 球茎甘蓝(学名:Brassica oleracea var. gongylodes L.),别名介三头、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二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全体无毛,带粉霜;茎短,叶略厚,宽卵形至长[阅读全文]
摘要: 斑叶兰(拉丁学名:Goodyera schlechtendaliana Rchb. F.),别名为大斑叶兰、白花斑叶兰等,俗名为阿里山斑叶兰、花格斑叶兰等,兰科斑叶兰属植物,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斑[阅读全文]
摘要: 斑叶兰根为兰科植物大斑叶兰或小斑叶兰的根茎及根。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茎伸长,匍匐,肉质。茎直立,被长柔毛【拉丁名】Goodyera schlechtenda- liana Reichb.f[阅读全文]
摘要: 斑叶堇菜(学名:Viola variegata),堇菜科堇菜属的植物。分布于朝鲜、俄罗斯、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甘肃、陕西、安徽、吉林、黑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800米[阅读全文]
摘要: 斑叶紫金牛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可入药。斑叶紫金牛 【别名】血党、小罗伞、斑叶朱砂根、百两金、沿海紫金牛 【简介】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斑叶紫金牛Ardisia punctata Lindl.,以根、叶[阅读全文]
摘要: 斑唇马先蒿,是玄参科、马先蒿属沼泽生草本植物。其多分布于海拔2700-5300m的高山草甸、沼泽、林缘湿地。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强筋利水,固精等。沼泽生草本。高5-20cm。叶披针形至狭披针[阅读全文]
摘要: 斑地锦(学名:Euphorbia maculata L.),别名斑地锦草,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斑地锦根纤细,长4-7厘米,直径约2毫米;茎长10-17厘米;叶对生,长椭圆形至肾状长圆形,长6[阅读全文]
摘要: 多年生草本, 高可达70cm(厘米)。功能与主:治同天南星,可解毒,用于毒蛇咬伤。产于我国中部及南部各省; 多生于沟谷林下阴湿处或溪边丛林下。【简介】 天南星科 天南星属植物细齿天南星Arisaema[阅读全文]
摘要: 斑楮头红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Bān Chǔ Tóu Hónɡ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斑点楮头红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var.m[阅读全文]
摘要: 斑点虎耳草(Saxifraga punctata L.)分布于中国(东北),朝鲜,俄罗斯以及北美洲。生于高山冻原低湿处或石砬子上、红松林下或林边、水沟边。斑点虎耳草 多年生草本,高22-33cm.根茎较[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