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腘动脉瘤(popliteal aneurysm)是周围血管动脉瘤中比较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多为动脉硬化瘤,其次为损伤性动脉瘤。由腘动脉扩张后形成。常双侧发病,且多同时合并其他动脉瘤。由于动脉瘤内常合并血栓[阅读全文]
摘要: 多索茶碱(Doxofylline)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的药物。中文名称:多索茶碱英文名称:DoxofyllineCAS:69975-86-6分子式:C1[阅读全文]
摘要: 沙丁胺醇(salbutamol),一种短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用作平喘药,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等致过敏性物质的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 添加微量沙丁胺醇于牲畜饲料内,可以增加牲畜的瘦肉量及换肉率、减少脂[阅读全文]
摘要: 一年生草本,根茎短,近于直立。叶簇生或单生,披针形,长2~3.5厘米,宽5~10毫米,基部浑圆或微心形,具长柄。见 少花鸭舌草。总状花序疏散,自叶鞘抽出;花1~3朵,具柄;花被钟状,6深裂,深蓝色;雄蕊[阅读全文]
摘要: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是儿童肘关节比较少见的骨骺损伤。该部骨骺的骨化中心尚未完全出现之前发生骨骺分离,极易与肱骨外髁骨折和肘关节脱位相混淆;骨化中心全部出现后的全骨骺分离则容易误诊为经髁骨折。肱骨远端骨骺系[阅读全文]
摘要: 蕙兰(拉丁学名:Cymbidium faberi Rolfe),别名九子兰,兰科兰属地生草本植物。其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呈椭圆形;叶带形,直立性强,叶脉透亮,边缘常有粗锯齿;花常为浅黄绿色,唇瓣有紫[阅读全文]
摘要: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是指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对低氧环境失习服引起的红细胞增生过度。它是慢性高原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绝大多数人发生在海拔3200m以上[阅读全文]
摘要: 布地奈德(budesonide)是一种淡米色固体的化学物质,别名泼米考特得宝;普米克令舒;英福美;拉埃诺考特;丁地去炎松;雷诺考特;普米克;都保;布德松;布地缩松。熔点:194-199ºC,分子式 :C[阅读全文]
摘要: 镉中毒(英语:Cadmium poisoning)是指过量摄入重金属化学元素镉造成的中毒性疾病,可造成肾、骨骼、肺等多种器官病变。一次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中毒则会引起肺纤维化和肾脏病变。[阅读全文]
摘要: 茶碱是甲基嘌呤类药物,属于呼吸系统用药。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支气管炎、心脏性呼吸困难。【英文名称】Theophylli[阅读全文]
摘要: 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自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与近端交界处——即骨髓腔最狭窄处之间的骨折。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的10%~34%。其年龄分布有2组,20~40岁及60岁以上。老年组骨折多由低能量创伤所[阅读全文]
摘要: 异丙托溴铵,①用于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喘息症状。②防治哮喘、尤适用于因用β受体激动药产生肌肉震颤、心动过速而不能耐受此类药物的患者。[(1R,5S)-8-甲基-8-异丙基-8[阅读全文]
摘要: 氨茶碱为茶碱与乙二胺复盐,其药理作用主要来自茶碱,乙二胺使其水溶性增强。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本品对呼吸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其作用机理比较复杂,过去认为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使细胞内cAMP含量提高[阅读全文]
摘要: 膈肌麻痹(diaphragmaticparalysis)系由于一侧或两侧的膈神经受损,神经冲动传导被阻断而产生的膈肌麻痹,导致膈肌异常上升和运动障碍。单侧膈肌麻痹者多数无症状,左侧膈肌麻痹因胃底升高可能[阅读全文]
摘要: 股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周围动脉瘤的半数以上,多见于股总动脉。分为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前者多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常合并全身其他部位的动脉瘤。后者常见于外伤、医源性损伤、免疫系统疾病、感染等因素所致。[阅读全文]
摘要: 盖氏骨折(Galeazzi fracture)为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曾有许多称谓。早在1929年法人称之为反孟氏骨折,其后还被称为Piedmont骨折,Compbell则称之为frac[阅读全文]
摘要: 平喘药是指能作用于哮喘发病的不同环节,以缓解或预防哮喘发作的一类药物。常用平喘药可分为以下几类: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②M胆碱受体拮抗剂;③磷酸二酯酶抑制剂;④过敏介质阻释剂;⑤肾上腺皮质激素类;⑥白[阅读全文]
摘要: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高原建设者、边防战士、登山运动员等如未采取预防措施,可引起高原病(high altitude sickness[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