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公英叶风毛菊

公英毛菊(:Saussurea taraxacifolia),为子叶植物纲、菊科、毛菊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粗,颈部被深褐色的残叶柄直立或稍弯,被棉毛。基生,长5-1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倒向羽裂,裂三角,有的具齿齿端具小尖头,上面被稀疏的棉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有长柄;4-5,较小。头状花序单生于端,直径......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粗,颈部被深褐色的残叶柄直立或稍弯,被棉毛。基生,长5-1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倒向羽裂,裂三角,有的具齿齿端具小尖头,上面被稀疏的棉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有长柄;4-5,较小。头状花序单生于端,直径2-3.5厘米;总苞近球,长1.6-1.8厘米,生柔毛,总苞5层,外层披针,长1.2-1.5厘米,宽2-3毫米,暗绿色,被白色柔毛,有时先端外卷,层宽条,长达1.6厘米,宽3毫米,禾秆黄色,上部暗绿色,被毛;紫色,长达2厘米。瘦果,长4-4.5毫米,无毛;冠毛褐色,外层短,糙毛状,层羽毛状。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灌丛,海拔3800-4700米。

分布范围

产于西藏米林、林芝、加查。印度西北部、尼泊尔金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主要价值

摘录:《中华本草》、《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中药公英毛菊

【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拼音】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

【英文】dandelion Saussurea

】:蒲公英毛菊(《西藏植物志》)、江托巴(青海藏语)

性味归经】:辛、涩,

【功能治】清热解毒疮疡肿毒;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服: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辛、涩,性。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食物中毒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公英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Saussurea taraxacifolia Wall. Ex DC. [Gyathidium traxacifolium Lindl.]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公鱼

下一篇 阿尔兹海默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