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消炎化毒汤处方:黄连1.8克 黄芩3克 大黄12克 银花6克 甘草1.5克 花粉6克 木通3克 青皮3克 当归4.5克 赤芍3克 淡竹叶20张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治火盛下利,昼夜不休,口渴,腹[阅读全文:]
摘要: 消暑十全散处方:香薷6克 扁豆(炒,捶)厚朴(姜制)陈皮 甘草(炙)白术 茯苓 木瓜 藿香 苏叶各3克功能主治:治伤暑,兼感风邪,发热头痛。用法用量:水煎,热服,不拘时。取微汗效。摘录:《张氏医通》卷十[阅读全文:]
摘要: 消暑圆处方:半夏(醋五升煮干)、甘草(生)、茯苓(去皮),各半斤。炮制:上细末,生姜汁作薄糊为圆,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伤暑,发热头疼。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疼,用之尤验。夏月常服,止渴利便,[阅读全文:]
摘要: 消栓通络片处方:川芎120g 丹参90g 黄芪180g 泽泻60g 三七60g 槐花30g 桂枝60g 郁金60g 木香30g 冰片2.4g 山楂60g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气香,[阅读全文:]
摘要: 消核丸处方:橘红(盐水炒)赤茯苓 熟大黄 连翘各30克 黄芩 山栀各24克 半夏 元参 牡蛎 花粉 桔梗 栝楼各21克 僵蚕15克制法:共研为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软坚消肿。治结[阅读全文:]
摘要: 消核散处方:海藻90克 牡蛎 元参各120克 糯米240克 甘草(生)30克 红娘子(同糯米炒胡黄色,去红娘子,用米)28个制法:共研细末。功能主治:化痰行瘀,软坚散绪。治颈项痰凝瘰疬。用法用量:每次3[阅读全文:]
摘要: 消毒丹别名:大白散(《解围元薮》卷四)。处方:明矾500克 白砒15克 蛇床子700克(炒)硫黄150克 海螵蛸150克制法:各研末,先将砒、矾渐掺入锅内,俟矾化枯收起,又将少些掺下,如此待枯尽,方同下[阅读全文:]
摘要: 消毒五圣汤处方:五灵脂 白僵蚕 郁金 贝母 大黄各9克功能主治:治便毒肿痛。用法用量:酒、水各半煎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三十......[阅读全文:]
摘要: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消毒散处方:牛蒡子六两,荆芥穗一两,甘草(炙)二两。炮制: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儿疮疹已出,未能匀透,及毒气壅遏,虽出不快,壮热狂躁,咽膈壅塞,睡卧不安,大便秘涩,及治大人、[阅读全文:]
摘要: 消化丸别名:沉香消化丸(《十药神书》陈修园注本)。处方:青礞石60克(消煅)明矾60克 橘红90克 薄荷30克 皂牙60克(火炙,去皮、弦)南星60克(生用)半夏60克(生用)枳壳45克 白茯苓枳实45[阅读全文:]
摘要: 消化汤处方:金银花60克,紫背天葵15克,天花粉9克,当归30克,生甘草9克,通草3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痈。主热毒内盛(酿脓期)。(乳腺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洞天奥旨》卷七......[阅读全文:]
摘要: 消咳喘糖浆来源:为满山红制成的糖浆剂。性状:本品为红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辛、苦。炮制:取满山红200g,加40%乙醇约950ml,密闭,温浸(30~40℃)7日,每日搅拌2~3次,滤过,药渣压榨,榨[阅读全文:]
摘要: 消囊汤处方:控涎丹(分吞)2.5克,昆布6克,海藻6克,炒白芥子4.5克,海浮石9克,苏子6克,象贝10克,夏枯草6克,炒天虫6克,桔梗2克,陈海蜇12克,地栗2枚。功能主治:宣络消痰。主痰凝于络。用法[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