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润胆汤处方:白芍30克 当归30克 柴胡3克 炒栀子6克 玄参30克 天花粉9克 菖蒲2.4克功能主治:疏肝润胆,泻火通窍。治双耳忽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则变为脓血,身发寒热,耳内有如沸汤之响,或如蝉鸣者[阅读全文:]
摘要: 润麻丸处方:麻子仁 当归 桃仁 生地 枳壳各3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凉血润燥。治血分燥热,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白汤送下。摘录:《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卷六...[阅读全文:]
摘要: 濡咽煎处方:甘草3两,酥1升,蜜1升。制法:上药纳蜜中,煎如薄膏。功能主治:渴,口舌燥涩。用法用量:含咽之。摘录:《鸡峰》卷十九......[阅读全文:]
摘要: 濡木饮处方:白芍1两,熟地5钱,川芎5钱,柴胡5分,香附5分,炒桅子5分,神曲5分,白豆蔻1粒。功能主治:肝燥气郁,两胁胀满,皮肤如虫之咬,干呕而不吐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六.....[阅读全文:]
摘要: 濡肠丸处方:威灵仙、黑牵牛各等分。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少阴病,无热寒强,大便累日不通者。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饮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三......[阅读全文:]
摘要: 濡肠汤处方:熟地1两,当归1两,升麻5分,牛膝3钱。功能主治:肾虚大便闭结,口干舌躁,咽喉肿痛,头目昏晕,面红烦躁。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九......[阅读全文:]
摘要: 《辨证录》卷九:濡肠饮别名:濡肠汤处方:熟地2两,当归1两,肉苁蓉1两。功能主治:补肾水,润大肠。主肾虚大便闭结,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头目昏晕,面红烦躁。用法用量:濡肠汤(《惠直堂方》卷二)。摘录:《辨[阅读全文:]
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濡脏汤处方:生葛根15克 猪膏15克 大黄9克制法:上三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胀满,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亦治大小便俱不通。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阅读全文:]
摘要: 热六合汤处方:熟地黄 川芎 芍药 当归 黄连 栀子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治血虚有热,发热而烦,不能睡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垒元戎》......[阅读全文:]
摘要: 热炎宁颗粒处方:蒲公英、虎杖、北败酱、半枝莲性状: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炮制: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8~1.40(50℃)的清膏。[阅读全文:]
摘要: 燃照汤处方:草果仁3克 淡豆鼓9克 炒山栀6克 省头草4.5克 制厚朴3克 醋炒半夏3克 酒黄芩4.5克 滑石12克功能主治:治暑秽夹湿,霍乱吐下,脘痞烦渴,外显恶寒肢冷者。用法用量:水煎,凉服。摘录:[阅读全文:]
摘要: 瑞莲丸别名:金莲丸(《医学入门》卷七)。处方:白茯苓(去皮)石莲肉(炒,去心)龙骨(生用)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远志(洗,去心,甘草水煎)柏子仁(炒,别研)紫石英(火煅七次,研令极细)当归(去芦,[阅读全文:]
摘要: 润神散处方:人参 黄耆 甘草(炙)桔梗 麦冬各等分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治劳瘵气阴两虚,憎寒发热,口干咽燥,神疲烦躁者。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200毫升,煎至140毫升,不拘时服。自汗,入[阅读全文:]